宋濤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新一輪課改所倡導的理念。基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把過去那種禁錮學生思維、捆綁學生手腳的那種“死教書”“教死書”“教書死”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活教書”“教活書”“教書活”的課堂教學上來。要讓學生充分參與,積極張揚來表現自己的個性,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實驗證明:思路一變天地寬,幾十年不變的“填鴨式”課堂模式終因主體教育的實施而被顛覆。
縱觀主體教育,其優勢主要體現在:
1.主體教育的實施與我們的總方針是吻合的,它是總方針得以貫徹的最佳途徑,因為它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主體教育把教學順序由“教后學”改變為“學后教”,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思維人為地創造了條件。以往的課堂僅僅注意“教”卻忽視了學生的“學”,“教”的責任單單是將書本中的結論性的知識灌入學生的頭腦,“學”的任務僅僅是強化記憶這些結論性的知識。這種課堂教學,學生無法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將“教后學”轉為“學后教”可以讓思維的種子在適宜的“土壤”和宜人的“氣候”下破土而出。
3.主體教育能讓“鮮花”和“小草共享陽光”。“鮮花”固然可愛,“小草”同樣散發著芬芳,我們今天的教育不應再是篩選適應教育的少數人的工具,而是要成為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本著“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來精心打造課堂,使“教”與“學”的關系發生“質”的變化,讓“鮮花”產生“如魚得水”之感,讓“小草”有“如鳥歸林”之意。
總之,主體教育可以讓學生更自信,讓課堂更精彩,讓教育更成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