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梅
從2014年9月開始,為充分發揮各學科骨干教師和名師的“傳、幫、帶”作用,我校開展了“師徒結對幫扶”活動。
在這次幫扶活動中,學校讓我和徐家亮、字向東、楊平香三位同伴并肩齊行,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接到任務后,我根據學校的實施方案擬出了“師徒結對幫扶”活動措施,并要求三位教師相繼擬出了個人成長規劃。在學校的監督和管理下,我們先后開展了一些幫扶活動。在活動中,最讓我欣喜的是,我們的三位教師不但能按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完善自我,而且能主動承擔任務,敢于擔當。上學期,我們年級組開展了“我為隊旗添光彩,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活動。在我把活動方案整理出來印發到教師手中時,徐家亮老師主動地對我說:“龔老師,演講評分標準我去整理,做好后傳給您!”聽到這句話,我感動萬分!是啊,我們的小小團隊,不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嘛!在這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難道你會不感動嗎?按照年級組工作計劃,在本學期,我們將在5月20日上午進行數學競賽。數學競賽的主要任務(擬卷、競賽結果分析等)和整個活動過程,多數都是由受幫扶的教師去獨立完成的。安排任務時,沒有哪個教師不情愿。擔當任務如此,上公開課、研討課也一樣。這學期,我同樣按照以前的做法,在學期初就把年級組教師、工作室學員要上的公開課排出來,不同的是將受幫扶的三位教師的課也按工作室學員一樣排三節。拿到授課計劃表后,三位教師不但沒怨言,而且到自己上課時,不用我打招呼,教室里已擺放好聽課教師坐的凳子了。這些看似簡單的小細節,已折射出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情操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我們師徒四人并肩齊行共同學習、成長的路途中,已留下了很多靚麗的風景。現就這一平臺,采擷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同時也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014年9月17日早上,楊平香老師的一節《億以內數的改寫及求近似數》讓我記憶猶新。在這節課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推廣和借鑒:首先,按我校推行的“3+1”教學模式基本操作要領進行教學活動。如:在揭示學習目標后,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且將自主學習的要求和內容用大屏出示。這樣做,能讓學生知道自學什么,怎樣自學。其次,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積極、踴躍,小組合作討論熱烈。第三,學習成果展示、學習小結、課堂教學小結有效性強。
徐老師的課,我學習了很多節,數學也好,語文也罷,每節課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出現。就拿4月22日早上的《小數的近似數》這節課來說吧。徐老師的課教學思路清晰,有條不紊。課件出示恰到好處。如:題目(把0.984分別保留兩位數、一位數、整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用大屏出示,而求近似數的過程先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匯報交流、板書展示的方式來完成。這樣做,不僅突出了重、難點,達成了學習目標,而且科學、規范的板書設計,實用性更強。在徐老師平時的有效訓練下,學生的整體素質很高,思維靈活敏捷。在學生匯報交流時,表現大方且聲音洪亮。在交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老師輕輕的一句“是等于3.7嗎?”學生馬上就能反應過來糾正說“是約等于3.7”。
2004年1月,我來到了愛華完小,緣分讓我和字向東老師他們教同一個年級,在同一個辦公室批改作業。在和他們相處的一年半時間里,我卻沒有機會走進他們的課堂和他們一起學習,時隔八年,緣分又讓我們在一起教同一個年級,更有幸的是能有機會走進他們的課堂和他們一起學習、成長。4月23日早上的一節組內公開課——《小數的性質》,又讓我欣賞到了別樣的風景:自然大方的教態,流露出男教師瀟灑大氣的課堂,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彰顯在板書設計上,課件演示操作熟練規范,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適時適度。如在當堂檢測中有一道化簡連線題,此題前后是找不到答案的。但他在預設中,還是把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設計進去了。在點評此題時,他先給學生講明白此題錯的原因,再在連的線條上打上“×”。這一做法,所有聽課教師無不為之叫絕!
以上各位教師的做法是我這位“指導教師”無法比擬的!從我們成長經歷中的點點滴滴再次驗證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真實含義。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珍惜好學校給我們創造的這一次機會,在做好“傳、幫、帶”工作的同時,不恥下問,虛心向年輕教師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這個大舞臺上演繹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