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培養方案是學生的生命線,它直接影響學校的人才培養。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為例,通過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環境設計專業的目標定位、特色等方面,為同類院校相同專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一、人才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方案反映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具體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設計表達能力、項目組織、管理與策劃能力、創新和實踐能力和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等。為了培養學生具備以上能力,我們對課程進行了分析,設立了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對課程進行優化,力爭使學生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掌握各專項能力。
(二)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特點
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體系占有較大的比重,體現了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特點。為此,構架了科學合理的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側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依托產學研合作,在實踐課程環節不斷體現現代產業和行業的最新技術,使人才培養與產業及行業的需求對接;以“協同創新”為引領,以藝術文化產業需求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實施了全程實踐的“3+1”實踐能力培養方式(一至三年學生在學校學習,四年去企業參與實際項目管理與設計);構建學生、學校、企業“三元共育”的策略;通過“課堂學、平臺練、企業干”,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學習目標與崗位任務目標對接,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專業技能。
(三)課程體系科學、合理,能夠很好地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我們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計劃以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以環境設計專業理論和綜合能力為主線,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強勁的實踐教學為基礎構成基本框架,以培養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特色需要的人才為基本目標。
環境設計專業以“創新型、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為輻射點,構建“理論+實踐”兩大課程體系,理論課程教學體系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重視基礎性,兼顧綜合性,突出創新性,將最新的教學研究成果應用于課程中。而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強調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側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依托產學研合作,在實踐課程環節不斷體現現代產業和行業的最新技術,使人才培養與產業和行業的需求對接。
二、教學改革
(一)課程體系科學、合理,能夠很好地適應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合理銜接;理論課與實踐環節緊密聯系是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例如《展示材料與構造》根據展示市場材料未來發展趨勢不斷更新理論授課內容,以理論為依據去實施企業調查、項目實施等實踐環節訓練。這樣既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能夠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改革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也要隨之變化。已有的課程內容要增減,原來沒有的課程(含實訓)根據市場需求來添加,對未來要增加的課程采取探索、試驗的辦法。第一,利用學生課外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課程相關內容進行學習、討論,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以此探索內容是否合適。根據市場需求情況,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2014級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增加了《建筑設計方法學》和《設計學》兩門課程。第二,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內容放到小學期結合實踐進行,如《展示設計項目》課程內容需要結合實際邊講邊看邊做,放在二年級的小學期課程。對于已有的課程教學內容的變化,要注意刪繁就簡,發揮學校學科專業對課程的支撐作用。
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例如,《世界現代建筑史》根據建筑理論的最新動態不斷更新授課內容,增加了后現代主義建筑、生態建筑、營銷等新內容?!墩褂[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把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理論的最新研究熱點和應用熱點加入講授內容中,而《計算機基礎》課程則更能反映技術進步。教師加大了案例教學與討論的力度,增加了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形式,突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際,多講多分析案例,教學內容實踐性和綜合性強,有特色、效果好,能較好地達到教學大綱要求。
(三)有效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案例教學法。環境設計案例教學法是加深學生對環境設計理論認識與實踐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商業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教師在說明解釋某一作品的空間、品牌原理時,結合較為典型的設計作品案例加以剖析,從而改變單純進行環境設計條文解釋的抽象、枯燥、遠離現實的偏向,使環境設計原理有了一定的依托,或者說還原到了實際的設計項目中。之后根據空間設計在商業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在展覽設計中的應用及在展陳綠化中的運用,讓學生收集經典設計案例,制作PPT,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分析闡述個人觀點,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從專業角度提出思考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景模擬教學。情景模擬教學法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環境設計教學借助“案例”模擬營造了一個學習環境和話語場,在這個模擬場中,學生能夠集中地、現場式地圍繞有關專業問題加以學習和探討,學生的行為方式按照真實的工作場景進行,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能使學生之間的思想沖突得到解決或達到共享,也能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藝術的性質、規律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和建構,并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實踐能力。
3.專題學習。在組織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邀請環境傳達設計方面專家和設計師開展專題講座,增強學生對當下設計行業動態發展的了解,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思考問題、提高實踐能力。鼓勵學生間開展專題報告講座,提出自己對該專業及相關行業的看法和要求,與同學、老師、專家交流討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4.項目驅動式教學。以“展覽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為例,本門課程實踐應用性很強,需采用實際或模擬項目驅動課堂教學程序,培養學生的項目策劃管理能力,以實際或模擬項目策劃與設計為基點,讓學生根據實際項目策劃和設計程序,通過項目市場調研、小組研討、定位設計等,了解該項目的前期運作、可行性分析與立項、策劃設計方案制定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意策劃能力。
(四)與時俱進地推進考試方式改革,促成人才培養目標實現
在考試考核方法選擇上,要根據考試科目的特點,允許采取多樣化的考試考核方法,如閉卷、開卷筆試相結合,閉卷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口試、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著重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思路、見解等諸多方面。在評判學生學業成績方面,把課程期末考試與過程考核中學生取得的成績,作為判斷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從世界現代建筑史、平面構成、設計素描課程開始,采用平時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前者主要為平時作業、小組討論、課堂表現、考勤、平時測驗(平時測驗由老師自行決定方式),后者為期末考試。平時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分的40%,期末終結性考試成績占總分的60%,期末終結性考試采用閉卷形式。針對不同課程,評分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考試課采用百分制,考查課采取五級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有利于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成績。
在考試考核內容的選擇方面,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考核為主,既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要求,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體現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核。考試總結認真,每門課程按班級進行試卷分析,識別分析教師在教學工作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以上措施,保證了環境設計專業的基本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蕊.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以獨立學院為例[J].河北大學,2014,(06).
[2]賈立鋒.新建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與實現——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2014,(06).
[3]潘慧錦,陳淑飛.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為例[D].東南大學建筑系,2014,(06).
[4]嚴明喜.地方本科院校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應注意的問題[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系,2014,(04).
[5]常青.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2(4)
[6]唐子來.環境設計專業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城市規劃匯刊,2013
作者單位:
王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展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