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靳華中 賀章擎

摘要: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因材施教和分類培養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思路,通過教學理念的轉換、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優化、考核形式的改造,留出更多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大膽實踐,真正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的興趣及需求完美結合起來,充分加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教學改革
0、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目前各高校在新生入學后開設的必修課程,主要為學生講授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利用計算機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評價標準等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貫徹“一切為了學生成長,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讓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負責、白由發展”的教育理念,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1、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是:①計算機普適教學的大力推廣使全國各地區很早便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但由于師資力量不均和地域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十分嚴重;②由于高校專業眾多,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有所差異;③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提起學生聽課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上課的積極性都不高。
1.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問題。
好的教學理念是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源泉和動力。傳統的教學理念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不能做到“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性,課程時間完全由老師掌控,老師怎么教學生就被動地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大綱和內容的問題。
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涵蓋的知識廣泛,如何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將主要內容講清楚,讓學生熟悉實際操作,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3)教學資源建設問題。
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教學課件等內容。目前,高校使用的計算機基礎教程普遍落后于當下的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高校先進的計算機教材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所有專業都使用同一本教材,未能考慮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性;教案和教學課件的制作,往往由各個老師獨立完成,沒有統一標準的教案和教學課件。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的標準也不統一,無法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給將來的評價過程帶來困難。
4)教學模式問題。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還局限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的模式。由于計算機知識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完全分離的方式不能給學生及時動手的機會,導致理論課聽完就忘,實驗課一上就慌,教學效果整體較差。
5)教學手段問題。
教學手段是否豐富是決定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手段必然會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對課程的學習缺乏耐心,認為老師的課堂沒有吸引力,從而失去學習熱情。
6)評價體系問題。
統一的試卷和統一的考試時間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傳統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易操作,但是不能體現多元、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理念,“一刀切”式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2、改革實踐
1)按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把時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推動改革步伐。
“以人為本”,就是主張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知識、能力、創造性等為出發點,順應學生的稟賦,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潛能,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完整而全面地促進學生發展?!耙虿氖┙谭诸惻囵B”,就是要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認識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有其多樣性、層次性,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也不盡相同,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鞍褧r間還給學生”就是減少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留出更多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自主實踐,真正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的興趣需求完美結合起來,充分加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
2)踐行教學理念的改革,進行新生入學摸底考試,為分類培養做準備。
學校在開學前進行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摸底測試,在網上發布考試試卷,同時發放參考答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分。學生通過自我評分了解自己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可以掌握班級學生的不同水平并進行分類培養。摸底考試分數達到60分以上者,可申請課程免修,其他學生則要進入課堂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入學摸底考試成績進行分層教學和分類培養。
3)調整課程大綱,優化教學內容。
在總結前幾年教學效果的基礎上,結合后續不同專業的知識要求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需求調整大綱,新大綱除涵蓋常見的硬件基本組成、操作系統、網絡基礎、常用軟件操作外,還增加了多媒體技術、數據庫基礎、數字圖書館的使用、教學平臺使用等。形式上注重老師提綱引導,學生自學或提問。修改后的大綱教學內容見表l。
4)采取“弱化教師課堂,加強實驗環節,鼓勵自主學習,推行網上答疑”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不限定教師的講課時間和講課形式,給予教師一定自由度,鼓勵教師少講課,采取講課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課堂提出自學時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集中解決。為了加強實驗環節,教師采取單元小測試的模式,每兩周上完一個單元內容后,就進行一次測試,測試成績作為平時分和免考的依據。
對于課堂沒有及時消化的內容,教師鼓勵學生自主上機學習。在考試之前,學生可以在自主上機時間里多次進行單元練習,學院每周安排教師在約定的時間段進行答疑,并安排教師輪流在學習論壇進行網絡答疑。網絡答疑時學生須提供班級名稱,收集后可由相應教師根據情況在課堂自學輔導環節當面輔導。
5)實施“淡化考試約束,強化過程監督,多元考核并行”的考核模式。
學生學習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最后的考試過關,而是要體會學習的過程。在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中淡化考試的約束性,當4次單元小測試全部過關,就可以申請不參加期末考試。在平時的教學和測試中注重過程監督,嚴格進行平時成績、上機成績、自主學習成績的記錄,最終考核由期末成績以及多種其他成績按比例計算。這種多元考核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納入考核,弱化了考試的約束,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強化過程監督的目的。
6)建立健全公共教學資源,搭建軟硬件平臺
學校組織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建設,包括教學大綱的編寫與修訂、教案的制作、教學課件的制作、試題庫的建設等,并與公司聯合,搭建網絡自主學習的課程資源平臺、考試報名系統和考核平臺、仿真的實驗系統平臺以及電子機票計時系統,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提供軟硬件全方位的保障。
3、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高校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成為各大高校改革的重點課程之一。在湖北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深切體會到采用因材施教和分類培養的教學理念是教學改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