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
縱觀當下的視頻格局競爭,其實在重復電視臺的歷史,當年草根崛起,泥沙俱下的搞怪時代已經過去,優質的內容成為制勝的關鍵。在影視劇版權大戰之后,自制劇成為競爭焦點。而自制劇也是各視頻網站樹立自己的獨特平臺性、吸納用戶的有效手段,這方面,優酷的優勢幾年前就已經顯現出來。《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盧正雨的《嘻哈四重奏》,還有衍生品已經做得相當好的《泡芙小姐》等,優酷在自制劇方面建樹頗多。同樣在自制綜藝方面,優酷也已經通過打造一系列標桿性成功案例,如《侶行》《曉說》《老友記》《男神女神》等,逐漸樹立了自己平臺的領先優勢。
有著電視水準的大型周播劇成為未來網絡自制的方向。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對外部資源的整合,比如專業的制作團隊,有合適的針對互聯網的精品自制項目,對新的變革有開放的心態,并有意識地想要突破現在的業務模式,同時擁有成功產品的外部優質資源,都將成為優酷土豆開放平臺合作的對象。從內容的跨界到平臺的跨界,傳統的電視劇制作公司的主體觀眾與互聯網的視頻觀眾的區別也是優酷土豆斟酌的范疇。因為受眾群體在15~35歲之間,如果內容主題青春時尚、帶有強烈的故事代入,是優酷土豆目前所要抓住的合作對象。
Q:未來合一集團會跟自頻道主進行網劇的合作嗎?
A:不是以后,是過去和現在,以及將來。很多自頻道主都是由當年網劇研發小的團隊,甚至個人成長起來的,剛開始只是一部作品,或者一點點小片,后來發現這個事情是做得通的,慢慢大家加力,越來越多地做成自頻道的生態。
Q:眼下人人都在說IP,你怎么理解IP熱,什么樣的IP才是超級IP?
A:所謂IP是對作品的繼續包裝,同一部電影、電視劇、小說或話劇等,擁有多種品牌形態和開發模式。IP炒熱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概念炒熱,現在業內已經將產品化思維不斷融入內容的開發;另一方面是價格炒熱,一個超級IP在繼續開發之前,成熟條件是其另外的某種形態一定得到廣泛認可。關于IP開發,如果你有一部已經火了的文學作品,或者一部網劇作品,并不意味著完全的勝利。只有每一個環節在加持,激發它的價值,這樣做下來的IP才叫超級IP。優酷今年底明年初會同步湖南衛視播出《秦時明月》的電視劇版本,再早一些,優酷會在9月份先上線《秦時明月》的游戲,我們的平臺上現在正在播出《秦時明月》的動漫,已經是第五季了,每一季都有幾千萬的流量。《秦時明月》的IP從動漫到游戲再到電視劇,每一步都挖掘出了更大價值。未來我們會看到,所有的IP開發都是綜合開發,一定不是只做其中一項。比如“網劇+電影”的模式會成為新的商業開發模式。
Q:優酷前段時間將網站衡量指標由播放量改為播放時長、用戶黏性和用戶價值。為什么播放時長比播放量更有價值?
A:TS(用戶訪問時長)標志著多少觀眾在這個平臺上消費了多少時間。以人的時間為例,他分配24小時的方法,決定了其處在何種地位和什么樣的生活狀態。一個產品、一個行業占據用戶有效時間的長短,是其最重要的一個資產標志。
每一種媒體平臺都有特定場景,并在合適的場景內擁有固定觀眾群。目前,廣告主敏感度在VV(視頻播放量),廣告位置賣得最好的是前貼。但商業和視頻的接觸越來越大,我們當下需要做的是將產品影響深度延展至外鏈。即使播放量低一點,但用戶觀看時長長,那么產品挖掘空間就足夠深。所有衍生品的開發、游戲的換轉和消費品的邊看邊買,都和時長有緊密關系。
Q:優酷更傾向于購買什么類型、特點的影視劇?
A:題材上傾向于兩類:一類是都市情感、青春偶像,比如《虎媽貓爸》,能夠引起都市人的話題和共鳴,并具有很好的商業開發機會;一類是類似《花千骨》《秦時明月》等偏向年輕受眾的題材。每一種類型都會聚集一類有特定的消費習慣的觀眾。比如《秦時明月》,它不靠生活中的物質衍生品獲益,而是依靠衍生游戲。
優酷自身擁有一個龐大的數據支撐系統,包含行業內每個導演、編劇及制作公司的所有分析數據,并可進行打分排序,從而進行評估取舍。在數據的基礎上,在采購初期,我們分配專人審核劇本、觀察拍攝現場,較早感知和預判整部劇的未來走向。比如即將推出的《咱們相愛吧》,很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產品。我們希望通過嘗試或試錯后,用幾個案例來不斷完善這套系統和方案的價值。
Q:在優酷平臺上,劇目和自頻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動?
A:劇和自頻道之間從長期來講有可能是殊途同歸的一種模式,互聯網基本的架構最后都會被小顆粒化。而互聯網的價值在于把創造內容的人或者機構,以及消費這種創作內容的人連接起來,這是互聯網當中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是本質。現在的電視劇是統銷統購,從觀眾中延伸出來的對衍生品、衍生游戲的購買產生出來的收益都可能變成電視劇的IP所帶來的商業機會。
Q:優酷在《萬萬沒想到》之后,何時能再現“現象級”劇目,還會是喜劇么?
A:優酷一直提倡建立生態系統,過去幾年對創作者培養是從零到一,緩慢發展,現在是從一走到N逐步發展。很多網生內容創作者最初的成功從喜劇開始,這是趨利避害的做法,誰也沒有膽量初始階段就花費一個億去試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公司都是靠小步快跑的方式去歷練團隊。《萬萬沒想到》只是其中一個品類,但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新的品類。其次如之前所談,傳統影視劇已經意識到了“互聯網+”,它們未來所能做的品類會豐富,比如涉及美容、旅游、食品等。
Q:今年自制劇市場出來特別多的大制作,你怎么看?
A:是不是大投入、大費用一定是大作?我們一直相信的是,如果一個東西真正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是它真正的觀眾看完以后叫好,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的做法一直比較穩健。優酷的作風不是說賭一個,我們要的是一個平臺和生態系統。就像森林,如果說全世界最高的一棵樹在那兒,但除了這棵樹沒有別的,這不是生態。我要的是在這個生態環境有大樹、小草、灌木叢,有各種各樣的環節,而真正的那棵大樹長出來一定有長出來的時間和機會,所以不那么著急要那一棵樹。當然如果有那棵樹出來我也不會拒絕的,但是創作是有周期的,也有不同的創作規律。
《萬萬沒想到》當年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個新東西,所以大家既看又宣傳。PR上的熱當然是好事兒,但是我認為里外都要熱才是真的熱。因為靠一季怎么著也賺不回來。真正的見效果是第二季、第三季,取決于你第一季真正的消費用戶是多少。所謂的真愛是用戶的觀看時長是多少,所以不要只是看所謂的VV,一定要看時長。
Q:對于網臺聯動,未來會出現哪些新的形態?
A:現在電視臺與互聯網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很難想象,一部電視劇在電視臺“熱火朝天”,互聯網沒有絲毫反應;反之亦然。過去行業內各自為戰,沒有意識到融合的重要性。慢慢地,大家發現電視臺與互聯網的觀眾具有交叉和重疊性,甚至電視臺的工作者也是網民。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再與互聯網“絕緣”。
未來,優酷也會與電視臺共同開發和制作電視劇、電視節目。當你擁有的觀眾群越來越大,隨之你也會更加了解觀眾群的認知和需求。聯合制作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控制力,而是凸顯合作理念,促進行業合理、有序發展。
Q:你認為互聯網的優勢是什么?
A:得用戶者得天下,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開發,不管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最終爭奪的焦點還是擁有最多的用戶,以及讓這些帶著錢包的用戶在自家平臺上實現消費。什么樣的平臺最容易聚合用戶和完成用戶的付費動作?當然是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