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蓮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實現學校教書育人的目標,促進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蓮湖區唯一一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學校,我校秉承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在“實施關愛教育,培養愛心之人”辦學理念的指引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行知愛心文化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育人中的熏陶、導向、鼓舞、激勵作用,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來抓,豐富“愛心文化”內涵,打造“行知教育”品牌,創先爭優,獨樹一幟,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營造愛心氛圍,體現行知愛心文化
我校重視環境育人作用,在美化校園的基礎上,尤其重視營造校園環境特有的愛心文化特點,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我校不僅在課堂學習中注重學生的教育,在校園建設和學習環境布置方面也同樣注重。溫馨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學習氛圍、精心布置的學校建設,這些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讓花草傳情。人性化的設計靈感傳遞給孩子們的是正能量的教育氛圍!
——讓墻壁說話。充分發揮潛在的作用,激勵孩子們勇敢前行。
——讓宣傳欄傳知。宣揚、鼓勵!
我們的整個校園就是一本生動的、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約束力的活教科書。一草一木、一屋一物都在對師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啟迪心靈的圍墻文化
學校在校園圍墻設置了以“愛”為主題的文化墻。以“愛心教育”為主題,以陶行知的愛心教育名言、以教師和學生的“五愛”品質教育為核心,精心布置,以名人的名言激勵人,以名人的事跡感召人,以名人的精神啟迪人。學校到處都有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提示標語和營造愛心氛圍的標志。這些都是全體師生愛心文化觀念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
2.富有內涵的走廊文化
學校充分利用走廊空間,在教學主樓分層分主題設計走廊文化。一層主題為“走進行知”:以介紹陶行知為主,讓廣大師生了解陶行知個人生平及其為中國現代教育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二層主題為“行知理念”:以介紹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為主,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三層主題是“行知雙語”:充分體現我校作為教育部“中加美浸入式英語實驗”課題學校的優勢,以介紹英語知識和外國文化為主,引導學生學習英語,了解異域文化,要有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視野,遠大的抱負。四層主題為“行知理想”:以介紹中國和世界著名學府和世界名人畫像為主,激勵學生要有雄心壯志,胸懷天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報效祖國。同時,教學樓內每層分類懸掛有學生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工作品、攝影作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3.特色鮮明的門窗文化
從本質上說,門窗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它能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我校在門窗文化建設方面極為重視。首先每個班級圍繞愛心文化教育,根據班級特點,自行設計班名、班徽、班訓、板報,體現班集體建設的目標和班級學生的人文素養、精神寄托與價值追求,促進班級形成各自的特色文化。由學校統一格式,統一制作,懸掛張貼于班級門窗處,時刻昭示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共同努力,實現班級愿景。其次,學校各辦公室、各部室根據年級特點、學科特點、部室功能特點,由教師精心選擇名言警句,標語、圖案,由學校統一制作,張貼于門窗處,形成了我校特有的門窗文化。此外,各辦公室、部室均懸掛有由陜西省著名書法家題寫的陶行知名言警句的書法作品,以及根據不同特點進行的各具特色的布置,彰顯功能部室及辦公室的特點,所到之處,均有一種高雅深邃的文化底蘊。
這些顯性的愛心文化建設,無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藝術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愛的哺育。
二、實施愛心教育,提升行知愛心文化
自2008年我校成功更名為“行知小學”,“愛滿天下”就成了行知人永恒的追求。我校采取多種方式倡導、宣傳、弘揚“五愛”(即教師具有“愛事業、愛崗位、愛學校、愛學生、愛同事”的“五愛”品質)精神,使行知愛心文化扎根于每位教師的心中,讓行知愛心文化付諸在每個行知教師的言行中,把行知愛心理念逐漸根植于每位教師心底。
1.豐富愛心文化內涵,實施愛心教育
學校以“以愛育愛、以心育心、愛中成長、愛中成才”作為我校的核心價值觀,通過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讓師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陶冶其情操,啟迪其心靈,文明其行為,激發師生的愛校情懷,形成“行知是我家,人人都愛他”的溫馨氛圍。
校徽、校歌、校報等也是我校校園精神的載體,而且內容與形式為師生熟知與喜愛。如,校徽——《愛心》(紅色愛心、“XZ”字母組合的畫面,勾勒出在山河間翱翔展翅的雛鷹形象。寓意著在行知小學以“實施關愛教育,培養愛心之人”為辦學理念的精心培育下,學子們德才兼備,大有作為;在“愛滿天下”的環境中,不斷進取、快樂自立的雛鷹在這里起飛。)可以說學校的愛心文化內涵,充盈于校園的每個角落。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愛心教師
我校堅持以德治校,以愛為首,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弘揚傾情教育、樂于奉獻、關愛學生的“愛心教育”主流價值觀,培養全體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廉潔從教的良好師德,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行知教師良好的形象,為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證。
在我校愛心教育的引領下,全校教師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者,受到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
我校黨支部在支部、黨員中廣泛開展“立足崗位、創先爭優”“我為行知,甘于奉獻”等活動,以黨員的示范榜樣引領帶動全體教師的發展。我校工會也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師文體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使全體教師在付出愛的同時感受愛,如,教師生日時,校長送上精美的生日卡片和蛋糕;每年暑假,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體檢;春節來臨之際,為教職工家屬送上一封暖洋洋的感謝信;為退休教師制作留念光盤等,細微之處見真情,愛心關懷暖人心,不斷提高黨組織和工會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使更多的教師成為教書的模范,育人的楷模。
三、培育愛心之人,彰顯行知愛心文化
造就有“關愛之心,聰慧之腦,多藝之才,規范之行,健康之體”的行知人,是我校培養學生的根本宗旨。學校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以“愛”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老師、愛同學、愛父母、愛國家、愛自然的“五愛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彰顯行知愛心文化理念。
1.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努力做到活動培育愛心之人
我校利用每周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行知廣播以及重要節日、紀念日等時間,通過組織專題班隊會、演講比賽、觀看影視片、捐贈圖書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愛心教育。開展了“小葵花”愛心義賣、“慶六一,與愛同行”“愛滿天下童心同樂——城鄉三校歡慶六一”“手拉手,同成長”“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走”“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去殘聯打掃衛生”“祭掃烈士陵園”“等一系列的奉獻愛心、傳遞愛心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也能學會把愛獻給他人,體驗到奉獻與付出的快樂。在由陜西省婦女聯合會、陜西省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組織的“婦女兒童之家”圖書捐贈活動中,我校被評為“愛心幫扶先進單位”。
2.開設多樣的行知社團,不斷增強行知愛心文化底蘊
我校長期堅持開展各種行知社團活動,有足球隊、武術隊、田徑隊、舞蹈隊、合唱隊、電子琴隊、書法隊、攝影隊等十余種社團可供學生選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特色部室——陽光影像,配備有專業攝影器材,由專業教師任教。每逢學校重大活動時,都能看到手舉相機的學生在專注地捕捉著、拍攝著、記錄著。通過攝影,孩子們學會了發現美、捕捉美、傳遞美。在感受美的同時,他們也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摯。
在全面落實一周一節書法課的基礎上,我校又增開了每天15分鐘的書法課堂。書法課堂上,孩子們在優美的民族輕音樂中,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靜靜地進行書法練習。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鑒賞力、創造力。
四、手拉手共成長,傳遞行知愛心文化
作為蓮湖區學區長學校,學校按照“高標準謀劃、精教育管理、強特色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以學校的資源優勢和愛心品牌效應為依托,以大學區管理為平臺,在合作與交流中實現我校與大學區內成員學校以及其他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同步提高,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學校不斷發展的同時,“行知愛心文化”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受到廣泛關注。商洛市丹鳳縣的兩位校長和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22位教導主任和骨干教師先后到我校進行跟崗實踐和學習交流活動。通過參觀學校、課堂聽課、教師交流、專題報告等形式深入感受到了我校愛心文化的豐富內涵。
奉獻愛心,傳遞真情。我校與周至縣九峰鄉永豐小學、集賢鎮中心小學、延安市柳林鎮中心小學結成“手拉手共成長”學校。為這些學校送去電腦、圖書等必需教學用品,幫助他們改善教學條件。并且帶領30多名留守兒童游覽海洋館,讓他們感受到愛的溫暖。我校還義務資助了周至縣九峰鄉永豐小學三位家庭困難、面臨輟學的學生到我校免費就讀,安排專人負責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直至小學畢業。
我校還有5位教師義務到偏遠山區小學義務支教,為鄉村的孩子們帶去了精彩的課堂、廣闊的視野和美好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成林老師和萬莉杰在支教期間,精心施教,無私奉獻,關心關懷每一個學生,深受家長敬重、學生喜愛。她們的事跡,被中國青年報以《山村支教姐妹花》為題進行了專門報道。
2014年5月,我校舉辦了“中國夢·我的夢·愛心義賣傳真情”的愛心活動。通過義賣,籌得愛心善款萬余元。王校長帶領師生40余人,坐著大巴車,不顧路途的顛簸勞累,為周至縣尚村鎮臨川寺小學捐贈了一萬元愛心款項。雖然我們帶去的是微薄之力,但卻是我們全體行知人濃濃愛心的點滴體現。
我校將通過不斷豐富“愛心文化”內涵,拓展校園文化領域,規范校園文化模式,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和班風,塑造行知愛心精神,營造行知愛心文化,打造行知愛心品牌,創先爭優,獨樹一幟,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讓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體現出一定的文化意蘊;讓學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環境,都無時不在對全體師生進行著娓娓動聽的愛的訴說;讓學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為愛的陽光、知時的春雨,時刻灑照在每個師生身上,促進他們健康發展、茁壯成長。在創建和造就一流名校,塑造“行知愛心”品牌的教育實踐中,為孩子的人生奠基,為民族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