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祖梅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滯后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堅持開放性原則。如何實現教學的開放性,是值得當下每位小學語文教師深入思考與探究的課題。
一、堅持以人為本,開放教學理念
在主題教育思想當中提倡將學生看作為具有個性、主觀能動性且在不斷發展的認識個體,而教學是學生借助教師指導主動學習、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過程,整個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由此可見,學生在教學中占據了主體地位,教學時必須給予其主體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課程改革結合了主體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轉變單一地將學生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聽、說、讀、寫基礎能力的提高為主要任務的教學目標,在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下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二、豐富教學資源,開放教學內容
僅僅借助小學語文課程有限教材的講解與學習難以滿足語文課程結合豐富多樣的生活化場景的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充分把握語文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的課外資料,并通過課文講解中對課外知識的合理融入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小學二年級《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語的典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背后的故事,在課堂中鼓勵并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將所收集到的故事進行分享,從而使學生對成語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其語文素養。
三、重視素質教育,開放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堅持素質教育理念的原則下對教學方法做出及時的更新,轉變傳統的“滿堂灌”等單一乏味的教學手段,積極吸取成功、先進的教學經驗引用到實際教學當中,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微課等新型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小學四年級《黃繼光》一課時,由于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差之甚遠,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地體驗到戰爭年代炮火紛飛的景象,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下對黃繼光產生崇敬之情并積極參與到課文的學習中。
四、激發學生興趣,開放教學環境
一方面,教師應當維持教學的新鮮度,由于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往往很容易被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鮮度的保持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對學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變更,采取圓桌式擺放等新鮮的方式,或者組織學生展開野外授課等,這些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在大大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確保教學活動高質量的必備條件。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感受與想法,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與關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開放性教學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還是創造良好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環境等措施提高教學活動的開放性程度,從而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肖天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研究以及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