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歧
【摘要】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線電視走進成為千家萬戶,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而有線電視機房設備常見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有線電視圖像和音頻信號,因此要注意分析有線電視機房常見故障,及時采取相應的維護技術,提高圖像質量,豐富節目資源。本文分析了前端機房UPS電源、調制器和數字接收器的常見故障和維護技術,闡述了優化和完善有線電視機房的基礎防護。
【關鍵詞】 有線電視 機房設備 常見故障 維護技術
有限電視機房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于有限電視系統的信號傳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為破壞、自然災害、電力損壞等原因,避免有限電視信號中斷,提升電視畫面質量,相關維護檢修人員要加強有線電視機房設備管理,不斷提高維修水平。
一、前端機房UPS電源的常見故障和維護技術
有線電視的信號傳輸需要持續、安全的動力保障,有線電視設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電壓要處于一個穩定的范圍,并且電力不能中斷。UPS設備是有線電視系統中的核心設備,其課提供波形失真小、電壓恒定的高質量電源,一旦外部的電源發生閃斷、失壓和斷電等突發情況,有線電視電源切向旁路時,UPS電源可以向有線電視機房設備提供穩定的、不間斷電壓。由于有線電視機房屬于重要的用電部門,設置有兩條動力保障線路,日常運行中電池組放電和UPS切電的機率較小,導致人們忽視UPS 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而在發生突發狀況時,UPS電源難以及時運行,從而導致嚴重的停播事故。因此應高度重視前端機房UPS電源的日常維護管理。
在使用UPS電源時,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避免UPS電源設備發生較大的輸出波動,影響正常工作。同時,UPS電源自身設置了應用程序,連續驟然的開機或關機,使得UPS電源在帶有大量負載時,影響逆變電池組的電壓輸出[1]。因此當發生突發情況時,UPS電源設備操作要設置合理的間隔時間。
并且UPS電源采用的是鉛酸電池的蓄電池組,過度的對蓄電池放電或充電,對電源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有著重要影響。過度的充電,使得UPS電源蓄電池中的正負極板逐漸發生變形,極板表面的一些活性物質大量脫落,使得蓄電池的儲能下降,影響蓄電池組的使用壽命。而過度的放電會導致UPS電源設備的電池板發生硫酸融化,使得電池電阻不斷增大,甚至造成UPS電源設備發生反極報廢問題。在日常工作中,維護檢修人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定期檢修方案,以周或月為頻率,有計劃地對UPS電源設備進行放電,配合生產廠家訂定期檢查電源設備的蓄電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二、調制器和數字接收器的常見故障和維護技術
數字接收器和調制器故障是有線電視將設備的一種常見故障,因此有針對性的采取維護管理措施。開關電源是數字接收器最容易發生故障的部位,開關電源具有較大的運行功率,會釋放大量的熱量,并且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周圍的一些電氣設備也受到影響。而射頻電平輸出等電位器和視頻調制器在頻繁的調換操作中,大量灰塵進入設備內部導致設備磨損[2],影響了設備的使用性能。因此對于有線電視機房中的調制器和數字接收器,工作人員要注意日常的管理和維護,確保電位器保持干凈清潔,及時更換損壞的設備元器件,在更換過程中要遵循設備的操作規范,確保更換后的電位系數保持不變,提高有線電視的畫面接收和信號傳輸質量。
三、優化和完善有線電視機房的基礎防護
有線電視機房要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才能有效地避免機房設備故障。機房設備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測機房內部的干凈度、濕度和溫度,將各類設備干凈整齊地擺放在合適位置,降低故障發生率,工作人員要定期打掃,在日常操作中密切注意機房設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在確保機房環境干凈整潔、溫度適宜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蓄電瓶的運行溫度,做好日常的通風散熱。另外,有線電視機房中大大小小的元器件擁擠的放置在一起,一些電磁場較強的設備會對有線電視輸出信號造成干擾,如交流電源、開關電源易形成不同的高低頻干擾[3],從而影響圖像和音頻質量。針對這個問題,在有線電視機房設備的日常維護過程中,盡量縮短機房設備短接線之間的距離,并且要使用高質量的連接線,為不同的機房設備設置各自的線槽,減少線路之間的電磁干擾,避免發生短路事故。
四、結束語
有線電視機房設備的故障維護檢修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為了確保有線電視圖像信號質量,必須要做好機房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保持設備的干凈整潔,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在日常工作中,及時總結維護管理經驗,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加強機房設備的安全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隱患,制定科學合理的維護檢修制度,定期進行檢查,確保有線電視節目播放的安全運行。
參 考 文 獻
[1]邵政偉. 有線電視機房設備常見故障排除和技術維護[J]. 西部廣播電視,2014,15:179.
[2]孫紅玲. 有線電視機房設備常見故障排除與技術維護[J]. 神州,2012,24:33.
[3]謝新曉. 有線電視中心機房設備維護技術探討[J]. 河南科技,2014,1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