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運會
【摘要】 在分析計算機系統災難備份基礎上,分析連續數據保護技術相關問題,并對比探討了連續數據保護和傳統的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技術,最后提出,應該在銀行系統中采用整合的連續數據保護技術和傳統的數據保護技術。
【關鍵詞】 災難備份 恢復系統 連續數據保護 對比分析
一、引言
當前,在不斷發展和深化的現代銀行業發展的背景下,銀行業的各類業務正在蓬勃開展,其中所涉及到的數據量也在日益增加,這就需要通過完善的災難備份體系,才能處理好相關的大量數據的存儲與備份工作,能夠較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盡量減少損失,保證銀行各項業務能夠有效在信息系統平臺上恢復正常的運行,這點則是金融業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問題。本文主要就連續數據保護應用在銀行中災難備份/恢復中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二、計算機系統災難備份概述
所謂計算機系統災難,其主要是指出現業務系統網絡癱瘓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各種人為破壞因素,二是各種突發性的計算機系統故障問題。正常運行的中斷往往在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恢復,計算機系統事故就會存在一段不可忍受的時間段,在這期間,銀行系統則會造成部分業務處理能力失效,導致工作無法正常進行,使銀行自身的形象受到一定損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營業收入的下降等問題,嚴重情況還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關系到大家的日常生活。所謂災難備份技術,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管理手段,保證在發生計算機系統災難情況下,對于關鍵數據以及關鍵數據處理系統等相關資源的有效保護,保證能夠有效時間內恢復關鍵業務。在災難發生之后,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由災難備份中心來替代生產中心,進行一定的運營以及恢復特定的業務運作等操作,這樣能夠有效使得銀行業務連續得以保障[1]。
對于災難備份中心來說,則需要進行專職人員管理,主要包括進行備份的系統和場地等要素,這個承擔災難恢復業務的機構主要是通過一定的運行管理制度、災難恢復程序以及數據備份策略,對于發生計算機系統災難的銀行系統提供一定的幫助,在遠離災難現場的場所,保證系統的恢復營業和連續運營的過程,也能有效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盡量降低所造成的業務數據損失。另外一個要求則是包括快速恢復營業的問題,要求最短的業務停頓時間,保證業務的不中斷操作。
三、連續數據保護技術分析與思考
3.1連續數據保護概述
對于傳統的災害備份以及恢復技術來說,只是往往在不同時間設置了幾點比較粗的恢復點,恢復點的建立并沒有考慮到每次數據的改變。要想實現沒有損失的數據恢復,則應該讓恢復點建立在每次數據的改變中。這正是續數據保護(CDP)的主要思想,基于此,全球網絡網絡存儲工業協會(SNIA)能夠給出連續數據保護的相關含義,其主要是能夠對于數據保護及變化進行有效、持續的追蹤,并進行有效保存,利用相關的保存變化日志,就可以使得系統恢復到之前的任意時刻點。通過上述定義,實現一個要達到的目標則是連續數據保護主要內容,其并不僅僅為一種具體的技術,能夠實現上述要求的任何技術和方法,這里都可以稱為連續數據保護技術[2,3]。
3.2連續數據保護的實現原理探討
在寫磁盤的過程中,要想實現數據變化的不間斷的捕捉,則應該對比備份目標數據和備份源,在這些對比中,可以涉及到基于磁盤塊級別的對比,也有基于文檔級的對比,有的則是比磁盤還要小的粒度級別對比[4-6]。比如,對于某些CDP設備,磁盤數據比對的粒度在根據磁盤塊大小為4k的前提下,而定為512字節。對于比對操作所占用的系統資源來說,其實隨著對比數據的粒度的增大而變小的,但是,這也會造成備份目標和備份源之間過大的數據差異,造成大量的傳輸的數據量。反之,比對操作所占用的系統資源隨著數據比對的粒度的減少而增大,也存在備份目標和備份源之間的數據差異變小的情況,同樣,需要越小的傳輸數據,這樣則有利于進行寬帶較小的遠程備份。
四、連續數據保護和傳統技術的比較與分析
對比與傳統的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連續數據保護有著自身的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也同樣不可忽視以下幾點,比如,通過數據復制技術,能夠有效保證硬件和冗余的相互結合,在提供數據冗余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系統可靠性等。下面則著重分析連續數據保護技術等問題。
第一,可以同時設置多個連續數據保護技術的備份目標區,比如,備份目標區包括CDP管理服務器、NAS等網絡接入設備、文件服務器、CDP設備的本地磁盤等。在傳統的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中,常用的備份目標區往往僅有一個。
第二,粒度無限精細的恢復點能在連續數據保護技術中提供,這樣就可以有效記錄每次的數據變化,理論上可以看出,可以在任意時間點進行資料的恢復。但是,恢復點時間粒度較粗則是在傳統的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的特點,這就僅能由少量的幾個用戶定義的備份時間點組成。連續數據保護技術的最大特點也正是如此。
第三,多重災備手段也在連續數據保護技術中有所提供。例如,在向遠程目標區復制數據的過程中,CDP設備能夠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存儲空間,再加上相關的主機磁盤,這樣就可以有效組成RAID1鏡像,考慮到建立在邏輯存儲層的RAID,在這樣情況下,并不影響到主機磁盤原有的RAID。
第四,備份則是傳統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的側重點,而快速的恢復能力在連續數據保護技術中為關鍵。備份自動在CDP設備中進行,這樣保護操作則會在數據每次變動下而進行觸動,并不需要進行人工干預。瞬間恢復及快速故障切換在CDP設備中能夠有效應對災害的發生,這項操作可以由最終用戶完成,也能由管理員完成。備份數據的管理和備份過程則是在傳統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中注重點,管理員需要對于眾多問題進行關注,包括相關的備份周期、備份窗口、保管備份介質等,對于發生的災害,往往不能有效提供快速的恢復能力。
五、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的發展探索
相比于本文提出的連續數據保護技術,在傳統的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中,各方面技術發展都比較成熟,各方面的優勢也較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特定環境下的性價比、實用性以及相應的硬件冗余解決方案等問題,但是,比較難以滿足具有特殊要求的CDP設備等。所以,應該積極整合傳統災難備份方案和連續數據保護技術產品,對于兩種技術進行取長補短的處理,相互融合和吸收,這樣才能形成較為完善的災難備份與恢復解決系統,使得客戶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滿足。
六、結語
信息技術行業發展過程中關注重點問題就包括災難備份與恢復技術,本文主要針對其中的較為新穎的連續數據保護技術進行闡述,也正是因為其具備前所未有的保護及恢復能力,它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為了更好能夠保護用戶的寶貴信息資源,應該積極整合連續數據保護技術和較為成熟的傳統的數據保護技術。
參 考 文 獻
[1] 張艷, 李舟軍, 何德全. 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 2005,27(2).
[2] 王超, 李戰懷, 劉海龍, 等. RM-LCDF:一種塊級連續數據保護高效數據恢復方法[J]. 計算機科學,2013,40(6).
[3] 王歡, 李戰懷 , 張曉. 支持連續數據保護的云備份系統架構設計[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48(1).
[4] 花玉萍. 連續數據保護技術應用研究[J]. 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
[5] 李巍, 李春花, 周可. 一種基于塊級的連續數據捕獲方法研究[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1,48(z1).
[6] 李虓 , 譚毓安, 李元章. 一種連續數據保護系統的快照方法[J]. 軟件學報,201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