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琴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本事是要一步步慢慢培養的,從媽媽的肚子中就開始重視,然后到出生學說話、學走路等。尤其是幼齡兒童,他們剛剛學會邁步走,學會張口說話,對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用眼睛觀察,用嘴問,用自己的手去觸摸去感受,他們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他們前期接受什么樣的陽光雨露最終就會開出什么樣的花朵。我們希望每一朵花都開得鮮艷燦爛、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所以學齡兒童的教育培養是必須要受到很大的重視的,因為有好多東西都是前期養成了,以后就會形成習慣的。
以前好多家長對孩子上學有著片面的認識,認為孩子來幼兒園就是讓孩子早早接受教育,早早學習漢語、英語以及數學等這些知識,家長把這些東西也會看得很重,當孩子們回家之后家長也會在乎孩子在學校學的好不好等,這就是典型的只重視學習成績不重視孩子全面發展的典型現象。現在我們都在提倡孩子全面發展,重視素質教育,以把孩子發展成綜合能力的孩子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模式。他們需要受到綜合性的教育,只有擁有了綜合發展能力,然后才會找到屬于他們適合他們的領域,然后鉆研,成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么,孩子們有哪些綜合能力需要培養呢?這些綜合發展能力又該怎樣去培養呢?作為一名教學多年的幼兒教師,我真心愛著我的學生,積極地探索教學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學經驗,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對之處也請各位提出并加以指正。
一、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與集體融洽相處
現在的社會和以前不一樣,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就一個孩子,不像以前大部分家庭都會有幾個孩子一群孩子在一塊整天相處,打打鬧鬧可以讓性格開朗、活潑,而現在好多獨生子女因為長時間沒有一塊玩的小伙伴所以變得孤僻、暴躁,甚至有的變得膽怯,不愛與人說話交流。這對孩子以后的社會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首先要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擁有健康樂觀的心理。比如,在班上發給學生一些綜合活動叢書,讓孩子與孩子共同分享,一塊閱讀。孩子們其實沒有那么多扭捏的心思,叢書的畫面會吸引他們一塊閱讀、討論、嬉戲打鬧。比如,有一本叫做《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主題活動》的書,教師可以拿來給學生,然后讓孩子們一塊去完成書里面的小任務,那么這就在無形中告訴學生如果要想完成就要一塊動手、討論,如此一來,大家七嘴八舌的就沒有什么語言交流障礙了,打成一片了。期間不妨會有一些在家養成不好的習慣比較霸道一些的孩子會讓場面失控,但是教師應注意觀察,耐心指導他們,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里面提出: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后告訴他們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還有就是家長應經常帶幼兒接觸不同的人際環境,如參加親戚朋友聚會,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兒較快地適應新的人際關系。
二、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記憶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的嬰幼時期記憶力發展是最好的黃金時期。雖然每個孩子之間的記憶力有所差距,但是通過正確的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在這一時期我們不一定非要逼著孩子去死記硬背一些漢字或者單詞,這樣只會將他們的大腦填得越來越滿,剩下的空間越來越少。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孩子們先去認識和觀察他們喜歡的東西。一般孩子都比較喜歡有畫面的,色彩鮮艷的東西,比如水果、汽車、動物等。所以從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入手,比如,閱讀叢書《動物出租公司》。里面有好多動物,然后穿插起來形成故事,可以先教會他們書里面講述的是什么,然后再作為一項家庭作業,讓他們回家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這樣就無形中利用到了孩子的記憶能力,然后再慢慢地多加練習,及時指正,那么學生的記憶力一定會越來越好。
三、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兒童必備能力,這個能力其實潛藏在每個孩子身上,3~4歲的幼兒都是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的。學校和家庭是兒童最長待的兩個地方,這是兩個重要的場所,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場所來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在學校我們可以結合一本書《幼兒園綜合手工活動材料大發現》里面的內容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先看、先學,在一邊學習,一邊動手操作中去有所發現和創造。在課堂上學生還小,自制力一定是不穩定的,那么教師就需要多加耐心,因為不可能讓孩子就這樣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去跟隨教師的步驟一步不落地去學習、去操作。比如,寶寶對這個社會充滿好奇,自然就會有很多好奇的問題會提出來,會質疑老師教的東西,通常會影響到教學的秩序,那么這種情況下,教師切莫不耐煩或者是責備學生,因為一旦這樣做了就會使學生畏懼老師、畏懼課堂,然后會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做,從而慢慢地學生就只好乖乖閉嘴,漸漸地,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失去了創造能力,變得循規蹈矩。這對學生是多么大的傷害啊!因此,教師在課上應該結合教學叢書,為學生創設環境,增強孩子的創造能力。那么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場所,家長也要做到這一點,重視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及時、科學地進行開發、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就會得到理想的發展。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