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 要:電教媒體具有直觀形象、視聽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了不讓小語課堂因電教媒體華而不實,應根據需要精心制作,與現有教學資源配合使用,合理地運用且能熟練、合理地操作。
關鍵詞:電教;語文;問題;花哨;實效
作為年輕教師,最大的優勢莫過于對現代多媒體技術熟練地操作與使用,尤其在公開課或競賽課中。所以我一直以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選用的媒體愈多就愈受歡迎,然而一次競賽課徹底顛覆了我的這種觀念。下面我將結合一次競賽課《盧溝橋》,談談對電教媒體使用的看法。
一、電教媒體在小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件花哨,分散學生注意力
為了吸引學生,我為課件配上了精美的背景圖片和動畫效果,但學生的眼球多會越過課件所展示的內容而停留在美麗的課件上,所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如果刻意追求美觀,畫面花哨,動畫效果吸引眼球,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到無關的聲音和動畫上去。這樣一來,多媒體不僅沒有起到增強教學水平的效果,反而與設計意圖相去千里。
2.刻意追求感官刺激,忽略課件的實效性
大部分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多感官參與,才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所以,制作課件時對多媒體效果,如,動畫、聲音、圖像等特效使用頻繁,卻忽略了這些多媒體特效的實效性。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盧溝橋》,我準備了歌曲《八路軍拉大栓》以及《小兵張嘎》劇照和幾張南京大屠殺照片,直接以“盧溝橋事變”入手。聽到歌曲時學生很開心、很興奮,看到圖片時學生的眼中充滿了仇恨,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以致學生都沉浸在低落的情緒中,對后面的內容提不起興趣。
3.本末倒置,忽略學生的主體性
現代教學理論注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然而許多教師會把所有的教學環節都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課件幾乎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方向。就如我為了展示自己課堂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將每張幻燈片的播放時間提前設置好,結果走馬觀花式的課堂讓學生“吃”了“夾生飯”,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
4.先入為主,局限學生的思維想象
語文教什么?語言和文字。語文教師要通過有限的文本教會學生怎樣通過讀“咀嚼”出文字中所包含的內容,然而在講到“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時,有學生問道:“老師,石拱是什么?”我立刻將課件放到盧溝橋的設計圖上,用紅色的標記線告訴大家什么是“拱”。如果當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讀句子,通過對字面意思的理解自己動手畫一畫自己想象的“石拱”再播放幻燈片,相信效果一定會更好。所以,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及全盤化的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而且有可能適得其反。
二、怎樣不讓小語課堂因電教媒體華而不實
1.根據需要,精心制作
在教學前,要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好電教媒體。怎樣才能根據需要精心制作合適的課件呢?(1)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及知識的重點、難點,要解決教學中哪些問題;(2)要找準實現教學目的,突破知識重點、難點的方法;(3)要分析使用哪些電教媒體最簡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這幾個關你就能制作出真正有用的課件,讓它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2.多種資源,配合使用
要上好語文課,教師必須在了解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教材,把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作為選擇教學手段的依據,確定所用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能否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并不一定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如,課本中的插圖、課后鏈接等都是現有資源。
3.整體把握,合理使用
課堂教學中能否合理地運用電教媒體,也十分重要,否則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合理地運用呢?(1)要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合理取舍教學內容;(2)教學中,哪些電教媒體單獨使用,哪些電教媒體配合使用,怎樣配合,要設計好;(3)在教學中,各類媒體的使用順序、使用時機要合理。
4.熟練技術,合理操作
在語文課堂電化教學中,合理地操作電教媒體,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學時電教媒體的呈現要及時,要緊扣教學環節,這就要求課前準備要充分,操作要合理。同時,電教媒體提供的信息質量要好,讓學生較好地、準確地獲得信息。
總之,多媒體的合理運用,是決定語文教學得失的一個關鍵。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受課件的牽制,也不能只圍著電教平臺轉,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多花時間讓學生親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語言文字,通過品讀、賞讀,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并學會積累語言,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又能悟出道理,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參考文獻:
劉立新.淺談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信息技術版,2013(0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