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燕
一年級是小學數學的入門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選取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中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加減法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體會,同時運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收獲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熟練運用多種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一、學情分析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二十以內的兩位數的加減法,并且掌握了整十數之間的加法和減法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筆算和口算的能力。在這基礎上深入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相關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掌握能力。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明確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在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和鞏固筆算和珠算的方法,并且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方法,快速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一定的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主動手體驗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情境教學和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動手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過程
1.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學的很大一部分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知識點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爭取在一開始就以富有新意且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東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興趣,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首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動畫:在一片綠綠的森林里,一家精美的小木屋商店開張了。小熊和小兔子來到小木屋,準備為朋友們挑選圣誕禮物。它們看上了店里的包裝精美的松果和閃閃發亮的小星星。然后展示另外一張小熊和小兔子的購物清單,然后,試著鼓勵學生針對這些圖片和數據,試著思考能提出哪些問題。然后老師提問,讓學生說說自己提出的問題,并且完成板書,“小熊和小兔一共買了多少個松果?”“小熊比小兔子多買了幾顆星星?”“小兔子比小熊少買了幾顆星星?”等問題。然后老師問:“如果小熊問你這些問題,你會幫他解決嗎?”這時由于學生有了前面知識的基礎,對于這些問題列出算式并不難,老師可以采取個別提問或者全班一起回答的方式,列出算式,并且在黑板上將算式寫出來:26+4;4+26;26-4。
2.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掌握相關的運算方法
針對所列的算式,老師組織學生借助小棒和計數器,自主探究其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技巧。先說說“26+4”和“4+26”的探索過程。讓學生拿出小棒,通過擺小棒,看看能不能解決算式。老師要在周圍觀察,掌握學生的自主探究信息,并且適時地給予指導。然后大家都擺完了,點名請學生起來,同大家分享他的小棒是如何擺的,然后讓其他學生說說自己的小棒是否和這位同學的一樣。在學生發言完之后,老師適當地對其進行點評和總結。最后老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擺法。然后老師問學生:“大家都會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26+4和4+26了嗎?有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講臺上把他擺小棒的方法和過程寫下來呀?”然后同桌之間一起探討兩個式子的筆算過程。最后老師總結。然后老師問學生:“現在大家都會運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這兩個式子了,那么大家會不會用計數器算出正確答案呢?”讓學生自主摸索和嘗試,然后同桌間交流和探討,最后讓學生間互相交流撥珠子算的過程,并且將在這一過程中遇到或發現的問題拿出來一起討論。按照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26-4”的運算方法。
3.練習鞏固,遷移知識
在講完相關知識之后,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26+4怎樣算?爭當珠算小能手:4+26,3+27,54+3等,并且讓學生與同桌互相交流心得方法。
四、分析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按照教材編排內容順序的教法進行教學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以及主觀能動性。通過情境的創設激趣,開展自主探究掌握知識,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有助于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而且對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李英杰.小學數學三維目標整合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中小學電教,2012(0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