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韋鐵


摘 要: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是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該文通過對比全國各省市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發展現狀,剖析出廣西在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發展的不足之處。結合先進自身區位優勢和政策利好條件,提出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發展對策,如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
關鍵詞:知識產權 服務業 發展策略 知識產權培訓服務
中圖分類號: 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25-03
知識產權服務是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領域之一,是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1]。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里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主要方向。2010年,中組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大對知識產權、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培養開發力度是未來十年我國人才隊伍建設主要任務。國務院于2011年三月頒發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里又確立了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其中知識產權服務業是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是知識產權制度有效運轉的重要支柱[2]。
知識產權培訓服務作為知識產權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又承載了人才隊伍建設的職責。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主要包括:對知識產權人才的專業化培訓,如職業資格培訓、高端實務培訓;也包括公益性的普及培訓。2012年11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指出“發展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服務,提升知識產權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制定知識產權人才職業能力框架,引導培訓機構規范發展,支持培訓機構開展職業分類分級實務培訓,推進國際交流合作,采用引進人才、合作辦學等多種方式,培育一批專業化的知識產權培訓服務品牌機構。”在《意見》實施后,得到了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重視,紛紛成立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知識產權培訓中心來發展本地區的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本文將對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從根本上促進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和決策參考。
1 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現狀
自2012年《意見》頒布以來,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和優勢[3]。
2014年中旬,《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印發實施。
該《辦法》是廣西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廳共同推進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規范和加強培訓基地運行管理的一個規范性文件。《辦法》規定,培訓基地是經廣西知識產權局、教育廳批準設立、承擔知識產權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機構,主要依托廣西高等院校,突出特色,按照有利于廣西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與培訓的方式進行組建。目前,廣西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廣西大學)、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廣西民族大學)成為首批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的培育單位。《辦法》中指出在2015年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將建設到4~5家。
自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成功設立之后,在廣西知識產權局、教育廳、科技廳等指導和幫助下,由廣西知識產培訓中心、廣西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會同各地市知識產權局開展了大量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2012年,各界參訓人員9941人次,該值位列全國第22位;2013年,各界參訓人員10788人次,同樣位列全國第22位,其中:由省局開展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與會3903人次,地市局開展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與會7885人次;培訓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1414人次(現場培訓)、培訓企事業工作人員7566人次(現場培訓)、培訓中介服務人員602人次(現場培訓)、培訓本系統工作人員1163人次(現場培訓)、知識產權局主導的遠程教育培訓人數855人次(含各類人員,按照遠程培訓人員20人折算現場培訓1人次處理)。
2 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2.1 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開展不充分
廣西知識產權培訓開始開展的時間較晚,實際效果在各級干部、行業從業人員、群眾也有較好的反響,但同國內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相比仍有不足之處。全國知識產權培訓人次對比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發達地區在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同時,也大力投入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2012年山東省知識產權培訓人次為全國第一,分列2-9位的分別是江蘇、廣東、浙江、天津、上海、湖南、湖北,監測值由83.47-72.55,而首府北京的知識產權培訓人次僅列第十二位,監測值為67.99。而到了2013年,全國知識產權培訓人次最多的省份為江蘇省,分列2-9位的省份分別為廣東、北京、天津、四川、上海、湖南、湖北、山東,監測值由84.16-67.57。由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2012年位列第一的山東省,在2013年它的知識產權培訓人次滑落到第九位。而在2012年培訓人次排名僅為11名的北京市,在2013年培訓人次躍升至第三位。可以看出其他省市在2012-2013年的知識產權培訓人次有明顯上升,而這些地區主要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發達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江、浙、滬、粵)和長江經濟帶(湖南、湖北、上海、江蘇、浙江),再包括首都北京、重要城市及港口天津。這充分說明了在發達地區,發展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是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步驟。
2012年和2013年,廣西知識產權培訓人次均列22名,監測值分別為31.50、35.79。而鄰省貴州省的知識產權培訓人次排名由在2012至2013年間上升了十名,這說明了在經濟結構相似的省份有了成功發展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先進案例。目前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存在的問題有: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這與廣西國專利申請量增長率排名第一的發展速率并不匹配,說明廣西在力推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同時,忽視了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這一重要組成部分。endprint
2.2 知識產權培訓工作失衡
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起步較晚,雖然在近兩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發展方向上尚未明確,培訓力量稍顯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對企事業工作人員的培訓人次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
廣西知識產權局及培訓基地2013年對企事業工作人員培訓人次(現場培訓)共計3000人次高于全國各省市該值中位數2000人次,但與江蘇(49440)人次、北京(24770)人次、上海(24930)人次、湖南(16837)人次差距明顯,說明我區對企事業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尚未重視。企事業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直接關系到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該地區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前景和發展前景,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進程。同西藏、青海等地區不同,我區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工業及制造業是我區的支柱產業,對企事業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顯的尤為重要。加強對企事業單位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不僅是發展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重中之重,也是更好更快進行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舉措。
(2)知識產權局主導的遠程教育培訓基礎薄弱。
2013年知識產權局主導的遠程教育培訓人數(含各類人員)為55人次,低于全國各地區該指標中位數120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該指標區別明顯,體現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未開展該項工作(如甘肅、西藏);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未開展該項工作(如上海市集中現場開展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該項工作充分實施(如北京73075人次、湖北76909人次)。對于廣西,知識產權局主導的遠程教育培訓十分必要,必要性也體現在如下幾點:師資力量集中,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主要力量集中在首府南寧,主要包含兩個依托南寧高校(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建立的培訓基地和政府機構(科技廳、教育廳、知識產權局等);自治區產業分散,需要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培訓的單位較多,如柳州的制造業、北海桂林的旅游業和創意文化產業等等。
(3)培養知識產權行業內人員較少
在對中介服務人員和本系統工作人員培訓的工作中。占廣西所有培訓工作人次的比例僅為3%和5%,遠低于全國中位數水平下的10%和27%。所以,對中介服務人員和本系統工作人員培訓的不足,是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缺陷。
2.3 地市局知識產權培訓工作發揮不充分
在各個地區的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地市一級知識產權局及培訓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發達地區,省一級培訓基地的作用職責不斷被地市局所分擔。相對于選擇省級培訓基地(中心)開展知識產權培訓課程,企事業單位更傾向于選擇地市級培訓基地(中心)的培訓。
首先,地市一級培訓課程準入門檻低,省級培訓機構開展的知識產權培訓課程往往面向大型企事業單位,而中小規模的企事業單位接受知識產權培訓機會較少。其次,省級培訓機構開設課程受教師時間、授課地點等條件的限制,不能充分滿足企業需求,而地市級知識產權局可以更靈活的根據企事業單位需求開設課程。最后,由地市局承接一部分知識產權培訓工作也可以促進各地市知識產權服務業整體的發展。因為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是其他各種知識產權服務功能的延伸,在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得到發展的情況下。無論是對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其他職能進行深造、優化,還是培育該地區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開發、利用、保衛意識,對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都大有裨益。
以湖北省為例,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基地)2013年培訓1590人次,而湖北各地市局共培訓26996人次,良好的分攤了省一級培訓基地的培訓任務。也促進了湖北各市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均衡發展。與各地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培訓工作相對比,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開展的培訓工作在全國幾乎都中位數值持平,也就是說在省一級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上廣西達到了平均水平。但是,在全國知識產權培訓工作人次排名上廣西連續兩年排名22名這一靠后名次,主要原因是各地市局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開展不充分。
廣西所有地級市都成立了知識產權局,截止2011年底,全區共有43縣(市、區)掛牌設立了知識產權局,自治區、市、縣三級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體系繼續加強。但是,各地市局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開展的并不充分。廣西各地市知識產權對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和企事業工作人員的培訓人次僅為全國各地區該指標中位數值的一半,相對較發達地區(山東、湖北、廣東)遠遠不如。
3 廣西知識培訓服務業發展建議
3.1 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對培訓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出臺對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有利的優惠政策,例如,減少稅收、啟動資金、人才培訓等方面給與必要的政策支持。其次,設立多項專項基金。針對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的發展現狀,加大對各級知識產權培訓單位的投入。最后,改善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在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廣西自治區政府要十分重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擴大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為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提供良好環境基礎,積極促進經濟與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加快知識產權培訓服務人才的培養和機構的建設
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為知識產權其他模塊培養人才,但是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需要的人才有如下幾種:良好的師資,知識產權方向的研究者,有著較高的專業水準并熟悉對人的教育,加強自治區高校的知識產權專業教育并促進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的建設;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引進或培養出在知識產權服務業內資歷老、水平高、業務面廣、視野開闊的人才,以老帶新的培訓出工作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知識產權人才。
加強機構的管理和建設,在增設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的同時不忘關注老基地的發展,監督各基地培訓工作的開展,督促培訓基地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做到數量多、效率高、質量好。積極實施廣西“知識產權十百千人才工程”這一利好,認真貫徹落實廣西人才工程,并且在相關部門領導干部、企業管理人員和大學生中培養熟悉知識產權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和管理方法的基礎保障人才。endprint
3.3 增加對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
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各個地區知識產權培訓工作的主要受眾,就大部分知識產權培訓基地來講,針對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占比最高。但是由于各地區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遠高于知識產權服務業(包括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業和本系統內工作人員),這就顯得各地區針對企事業單位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開展的并不充分。
就必要性而言,企業知識理論認為,知識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知識產權作為知識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競爭力,而該地區企業單位的競爭力強弱又直接關系到該區域的競爭力,對事業單位來說也是如此。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是培養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面向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不僅有著充分的條件(運行良好的培訓基地、不斷擴充的師資團隊、潛在未接受過培訓的工作人群),而且有著必然的需求(來自企事業單位增加自身競爭力的需求)。所以增加對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是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3.4 發揮各地市知識產權局作用,增加遠程網絡培訓
首先,在現有各地市知識產權局、各地市高校、各地市企事業單位中挑選從事過知識產權相關專業畢業(理論水平較高)或者有豐富知識產權方面工作經驗(實踐水平較高)的人才,對其進行更深程度的知識產權專業培訓,在結合其自身的知識產權實踐經驗和研究能力,培養出各地市的高端知識產權人才。
其次,在各地市的組織下,由各地市新發展的知識產權培訓人才結合原有培訓力量。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和知識產權專業培訓,分流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中心)的培訓工作,實現廣西知識產權培訓服務協調發展。
最后,利用各級知識產權局自身的、其他政府職能單位的、各受訓企事業單位自有的遠程培訓系統、網絡會議平臺,由各個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中心)或者地市局知識產權培訓部門開展遠程網絡培訓。實現培訓培養資源的最優使用,實現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的遠程覆蓋。
參考文獻
[1] 劉菊芳.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關鍵問題與政策研究[J].知識產權,2012(5):67-73.
[2] 楊紅朝.知識產權服務業培育視角下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176-180.
[3] 雷蕾,韋鐵,何明,等.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3(11):2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