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琴
【摘 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光要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想辦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本人結合工作經驗談談對數學課堂上創設情境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情境;創設情境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數學知識,而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枯燥,學生在機械的計算、推理中很難產生興趣,若能將與學生現實生活貼近的情境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便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學習效率,即情境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創造一個能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情境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盡管數學偏重于純科學的知識,但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從小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情境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情境教學需要學生共同合作,在合作中優劣互補,在合作中展開數學探究,在合作學習中提升數學學習興趣。再次,情境教學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情境教學需要學生的參與,而且學生只有參與其中才能得到發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情境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創造情境
利用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創造情境,將生活中的某一情境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去觀察。比如在教學《時、分》這一課時,創設了“小明的一天”這個教學情境,用時間展示了小明一天的生活,如7時起床……13時30分起床去學校—( )到學校—14 時30 分上課(你能用另一種方法表示這個時刻嗎?)—17時(下午時)放學……21時睡覺。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可以知道一天24個小時,半天12個小時,一個小時60分鐘,很容易就回答出第一個問題14時到學校,學生使用過電子表,也就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用14:30 表示這個時刻,以12 時分界,再往下就是13 時即下午1時,所以學生也很容易回答出第三個問題下午5 時,該題考察了三個知識點,即時分換算、12 時和24 時表示法的轉換、時間的漢字表示法和電子表示法。在提升環節,筆者還讓學生思考18 時30分到19 時30 分小明在做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可能在吃飯,有的孩子說吃飯不可能用一個小時,他還可能玩兒了一會,通過這樣的積極討論,學生既掌握了時間計算問題又有了時間意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通過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把學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氣氛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對學生來說提出一些他們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向心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
如教學《圓的認識》,老師在課上用電腦動畫顯示:唐老鴨坐在一輛車輪是正方形的車子上顛簸,并設問:唐老鴨舒服嗎?為什么?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提出車輪應做成圓形的。接著再用動畫顯示:唐老鴨坐在一輛車輪是圓形但車軸不在圓心上顛簸,設問:車輪已改成圓形的,為什么唐老鴨還不舒服?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因此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最后再用動畫顯示:唐老鴨坐在經過學生改進后的汽車上“嘎嘎”直叫,教師語言配合:唐老鴨在謝謝我們大家呢!這個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并體驗到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功感。
(三)利用數學活動創設情境
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強烈的探究需要。因此,教師在設計一些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學生會有疑問:為什么四五二十?這個是怎么來的?那么在學習5的乘法口訣時,讓學生擺一個五邊形,再以這個五邊形為例繼續擺下去,觀察1 個5、2 個5、3 個5……的結果是多少,這樣就得出五的乘法口訣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以此類推,并讓學生改變圖形的形狀繼續研究,觀察這一結果是否有變化,進一步驗證五的乘法口訣的準確性。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利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
前三種創設情境的方法都是在直觀教學基礎上,情境教學也需要直觀演示與語言描述相結合。教師在創設語言描述的教學情境時,教師的語言在學生的認知中起著引導作用,學生通過傾聽提高了自身的感知效應,根據語言描述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情境,使知識點更加鮮明,情境充滿感情色彩,使學生產生豐富聯想,主觀感強化,從而激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身臨其境。隨著年級的增高,直觀創設情境手段使用減少,學生更喜歡參與這種有自主性的教學。
創設情境一定要創設“真”情境,要有數學味,真實,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引學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進而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到知識點遷移運用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中,應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改變數學課教學模式,又可以讓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這個過程才是學生的學習、成長必要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智慧、能力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查繼科.淺析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學研究),2008,12.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