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穎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風靡全球的瑞吉歐學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由此可見,環境的創設和布置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具有同等的地位。因此,以我園正在實施的多元智能創意課程為背景,倡導“向幼兒釋放每一寸空間”的理念,增強幼兒的主體意識,滿足幼兒多元發展的需要,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關鍵詞:多元;環境;創設
一、主題活動融入區域環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
區域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了操作、展示、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發展。因此,我們把幼兒園多元智能主題活動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區域環境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動手、動腦、又動口,使他們真正成為區域環境的主人。
例如,我們結合季節特征布置“秋天來了”的主題,在教室內,布置了“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農作物”等主題,窗戶上沾滿了五顏六色的落葉,走廊里布置了幼兒用落葉制作的樹葉粘貼畫。在語言區,老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廢舊材料,制作道具、裝飾舞臺背景,表演“大樹媽媽”的故事……當幼兒置身于秋天的懷抱時,他們獲得的是成功的感覺,心理的滿足。在主題活動“小小理發師”中,教師拿著孩子們收集的美容美發廣告紙問:“這些我們怎么玩呀?”孩子們說:“可以剪紙、折紙、可以開理發店。”經過討論,最后孩子們把這些圖案剪下來布置了一個理發店。孩子們又設計了不同的發型,粘貼在活動區,這樣的環境設置孩子玩起來更投入。其次,我們結合區域活動,為幼兒創設了有利于他們操作和展示的空間環境,當他們把自己粘貼的拉環、葡萄、太陽花等懸掛起來時,孩子們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快樂。
二、創設情景化、動態化的環境,引發幼兒思考并與環境“對話”
何為情景化的環境?就是把幼兒的學習游戲、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形象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為幼兒創設情景化的教育環境,能調動幼兒游戲的興趣,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非常自然地融入角色游戲環境中,在活動中幼兒喜歡操作游戲材料,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各種潛能都得到發展。如,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娃娃家、醫院、理發店、餐廳等情景環境,幼兒扮演媽媽的角色,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體驗到當媽媽的辛苦,從而培養幼兒尊敬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幼兒扮演醫生的角色,為同伴測量身高、體重、視力等,幼兒在探索活動中,不僅簡單了解了自己的身體結構,而且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掌握了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孩子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表現能力和很強的表現欲望,對于做設計師很感興趣。為此在美工區,我們一起收集廢舊布料、彩色紙、報紙等作為操作的材料,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設計了時尚的風衣、超短裙、大擺裙、連衣裙、圍巾、帽、頭花等,為了給幼兒提供展示的空間,我們又開辟了“小小表演區”,幼兒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登上舞臺參加時裝表演,幼兒的表現能力、創作能力、參與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入,季節的不斷變化,各個班級的室內外環境都在圍繞著主題活動的開展不斷地發生變化,從中也呈現了主題環境的一個動態發展過程。
三、環境的創設體現特色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與環境互動
環境的創設具有特色性,即環境的創設能反映我園科學特色教育的研究過程與結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我園是一所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我們注重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環境,還孩子一個完全自主的空間。怎樣才能將科學特色融于環境之中,使孩子能與之積極交流呢?
利用科學探索角,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材料,自主探索。在科學探索角,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表現得特別充分,每個幼兒都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平時動手能力差的、膽小的、不愛表達的都不會成為旁觀者,他們可以自由地玩水、石頭、玩塑料棒、紙、鏡子……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發現:石頭、鐵塊等會沉在水里,塑料吸管、雪花片等會漂浮在水面上,塑料棒和皮毛摩擦能產生靜電,將兩面鏡子放在一起能將一個物體變成許多個……幼兒在探索中不斷發現,不斷產生新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他們好奇、對科學入迷的表現。
此外,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各種各樣的種子”“多彩的樹葉”……幼兒同樣用記錄、實物展覽、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布置出主題活動的內容,使整個環境處于探究的氛圍。幼兒在與環境、與材料的互動中,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主動去學習、探索,生成新的問題,如此循環不斷深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強化和塑造,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全面的發展。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的階段性成果【2014】-JKGHC-0446。
參考文獻:
李全華.幼兒園環境創設[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02.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