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
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充分體現了孩子的社會性情感的養成,孩子從小就要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不夠意志堅強,不懂誠實守信,不會跟同伴合作,不懂分享,有的孩子不會禮貌待人不關心他人……那么怎么樣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社會性情感呢?
一、禮貌待人,關心他人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希望今后辦教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共同生活,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關心他人、禮貌待人是我們的孩子需要養成的良好社會性情感,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獨生子,自我中心很強,不會關心別人,閱讀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要關心愛護他人。在一次晨間活動中,豆豆搭起自己喜歡的管子玩具,變成一把長長的劍,拿著劍就往奶奶身上打,還去打同桌的孩子,我看到如此情景上前制止:“小朋友之間要互相愛護,不能打人的,對奶奶要有禮貌的。”話音剛落,豆豆似乎聽懂了,開始收起玩具劍。對于我們小班的孩子來說,自我意識較強,在家里都是公主王子,不能顧及別人的情感,所以利用《天堂的問候》的故事,讓孩子了解天堂的美好外,還讓孩子懂得關心他人,禮貌待人。
二、團結合作,和睦共處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抓機會。”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孩子學會合作分享。一次美工活動中,我讓孩子們每組兩人一起合作制作會動的玩具,需要兩人一起動腦制作,提供的材料有很多,剛開始做的時候已經有話:“這個紙盒是我先拿到的!”“彩紙我要用的,不能給你的!”孩子在一起你爭我搶,沒有合作分享。
和睦共處的社會性情感需要我們教師去激發,《別再捉弄人啦》講的是淘氣包表哥末末捉弄妹妹的故事。得意洋洋的末末和忍氣吞聲的咪咪,不能和睦相處,也就沒有團結合作了。這個故事寓意著濃厚的和睦共處的社會性情感,需要孩子去慢慢體會,讓孩子明白團結合作、和睦共處的道理。
三、意志堅強,誠實守信
陶行知先生說:“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小孩子當中的一員,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誠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教師要以真教孩子,不弄虛作假。在來園活動時,妍妍有些不開心,我看她情緒差就問:“妍妍,今天好像不太開心嘛,來告訴老師,什么事情讓你這么不開心?”妍妍輕輕地說了一句:“老師,你昨天說我們的柳樹來不及畫,今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再畫的,你說話不算話。”原來是妍妍還記著今天要畫柳樹的事情。
要讓孩子守誠信,成人就要做好榜樣,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要誠實守信,所以我們教師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實在不能解決,應該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活動教育孩子要意志堅強、誠實守信。如,故事《狼來了》告訴孩子要誠實,讓孩子通過故事知道騙人會被狼吃掉,用故事中的情節來感動孩子,激勵孩子。
閱讀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性情感,是教師的好教材,能幫助孩子社會性情感的養成。但是,孩子們良好的社會性情感不是一時就能養成的,需要細水長流,是一個源遠流長的過程;不是憑教師一人之力就能培養成的,需要家園合作,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不是只靠教師創設的良好學校環境就能養成的,受園外情感的影響,需要一個良好的大環境。讓我們祖國的花朵都健健康康地成長吧!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