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我努力營造閱讀氛圍,引領學生推開閱讀之門。
一、通過故事培養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愛閱讀,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可以從聽故事開始。在每節語文課的開始,我都要聲情并茂地講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受到感染。這樣,老師每天講一個小故事,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慢慢地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學生就會熱愛閱讀了。例如,我在講《丑小鴨》的故事,講到丑小鴨凍得發抖時,問道:“丑小鴨有沒有被凍死?有沒有變成天鵝呢?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一下子來興趣了,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地說:“想要知道答案,老師這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津津有味閱讀得可起勁了。
二、開展活動鞏固閱讀習慣
1.班級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這樣在他們拿到書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自行閱讀。每一次的班級讀書交流會,都是心靈的碰撞、智慧的碰撞,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更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聆聽美的音樂、欣賞美的畫面的同時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如畫一畫、演一演等,也能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當學生讀了《龜兔賽跑》后,可進行排演,通過情景再現,以演促讀,調動學生自己閱讀文章的興趣。當學生讀了古詩《春曉》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通過畫畫,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閱讀精神。
3.我讓學生買了一個“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頁上都設計了幾個欄目,如“一天的收獲”“好詞佳句”“格言警句”“我背誦的課文”“老師的話”等,還有學生的學習周記,有的還把喜歡畫的畫配上一段話,形式多樣,學生很有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寫日記或小短文的習慣。
這樣層層深入,學生不再是被動地閱讀,而是無形中把閱讀滲透到活動中。經過長期的訓練,我想學生一定會收獲很多,他們的閱讀習慣將跟隨其一生,閱讀能力會明顯提高。
總之,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的領地里,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進行摸索和積累,從而把人類精神的食糧帶給學生,讓他們能找到閱讀的樂趣,更要找到閱讀的鑰匙。當學生找到了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推開閱讀這扇神奇之門時,閱讀之燈將被點亮!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