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旻
摘 要:小學中高年級不再像是低年級學生那樣只接受基礎性教學,而是要加強學習知識時的邏輯性培養,能夠自主進行知識的分析和解答,基于元認知視角對這種邏輯性培養成為教學的重要方式,將以語文教學為例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元認識;邏輯;語文
在20個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了“元認知”,元認知作為一種專業術語是指學生通過鼓勵自己努力學習,及時調整學習進度,調節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完成預期目標的一個自省、自律、自主、自控的過程。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純粹的知識傳授已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教會學生能夠基于元認知視角培養邏輯性。那么,該怎樣培養呢?
一、順應規律,引導學生
教師要摒棄完全以教師自己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對教材熟練掌握的前提下,將學生置于主位,因材施教地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的認知活動來得到對世界的認識,教師要順應教學的規律,與客觀實際相吻合,科學合理地安排進度。對于語文上的題目不要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要啟發他們的思維,著重培養自我分析能力。比如,語文中的閱讀理解題,可以先拋開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懂得聯系作者的身份背景和寫這篇文章時所處的背景,具體分析所體現的感情,當文章分析透徹后,學生的邏輯思維也就很清晰了,對問題的解答也就不在話下。
二、輔助學生確立適合的學習方法,及時調整目標
每個學生智力情況和學習能力都不相同,后天能改變的也只有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輔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探索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元認知的視角可將學生在語文上的進度及時反饋,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及時檢測學習成果,自我反省,自我總結,調整階段化目標,形成規范化的邏輯思維。
三、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教師不可能時刻告訴學生學什么,該怎么學,這就需要學生有自主意識,根據課堂進度,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整理復習、提前預習、做題訓練等,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減輕語文學習的壓力,不再落后于教師的講課進度,用元認知視角下的語文邏輯思維來規劃自己將要進行的學習任務,培養創造性才能。
元認知是提高認識能力的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認識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將元認知視角運用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邏輯性的培養中,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更好地解決語文問題,這種思維拓展到生活中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
參考文獻:
[1]張潮.中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學業成績的比較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06).
[2]張軍翎.中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元認知及注意力水平與學業成績的比較[J].心理科學,2008(03).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