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富
科學技術的進步深深地影響了小學教學,使小學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得以優化,借助視頻、文字、圖形、聲音等一系列的聲像技術和視聽技術,極大地充實了小學語文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為師生演示了科學技術為先的思想,進而切實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功能。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方式,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以及改革,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新課標教學理念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提出了閱讀屬于學生個性化的事情,不需要通過教師取代學生的閱讀,而應當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進而激發學生特殊的感受和情感。閱讀教學不但應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有效地把握教材,而且還要求學生有效地統一生活實際和閱讀,以使學生著眼于教材,并且還要超出教材,以個性化地閱讀和理解教材,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與閱讀水平。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能夠將單調、靜止的文字轉換為聲像和圖文,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融入教材所表達的優美意境中,通過動聽的樂曲、真實的畫面、直觀的圖像、形象的圖片強烈地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以及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與教材相統一,進而讓學生進一步地把握課文感人的場面、動人的故事、優美的意境,以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真摯的感情、優美的意境、精煉的詞語。可以說,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可以使課文的情境得以再現,回歸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固有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體會,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理解,進而實現個性化閱讀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九寨溝》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生動、形象地演示九寨溝的視頻和圖片,且配上優美的樂曲,以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九寨溝是這樣的美麗,那么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呢?如此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進行閱讀之后,學生有效地把握了作者所描繪的九寨溝風景的特點,也感受到了作者所表達的美麗的風景和優美的意境,感受到了作者文字的魅力以及優美的語言,也可以使學生超越文本,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進而內化語言,并在潛移默化中應用于寫作練習和口語表達。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多媒體技術日益進步的影響下,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實時地鏈接互聯網,進而大大地拓展和豐富學習資源。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秋天》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效地把握秋天的特點,且更加深入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豐富其生活經驗,就需要運用互聯網絡上的一些學習信息資料庫,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演示關于秋天的詩詞、動植物、兒歌、歌曲、學生習作等,進而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前提條件下拓展知識面。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借助創建學習信心資料庫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實時地獲取關于學習主題的、能夠深化和推動課文閱讀理解的一系列學習素材,給學生營造一種多姿多彩的學習環境,最終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化教育的一種發展方向和趨勢,也是新課改的關鍵方式和事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務必要敢于實踐,不斷探究,進而有效地整合小學語文教學和多媒體技術,以使多媒體教學方式變成改革教學模式的關鍵方式。
參考文獻:
[1]王義民.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2(11).
[2]孫中華1,王佩彪2.作文學習中的“六多”:淺談我的作文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