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軍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專業知識缺乏,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大師資培訓的力度提高信息技術技能,這樣才能不斷促進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義務教育階段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戚戚相關,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成為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也是經濟相當落后的山區貧困縣。全縣有40所學校,其中:27所小學、10所中學和3所建制幼兒園。有教師近2千名,3萬余名學生,信息技術專(兼)職教師40余名,全縣學校特別是關內學校,教育資源匱乏,教師素質不平衡,北川教育的不均衡發展現象依然存在。改變北川現狀的突破口就是推進教育信息化,讓山區的教育和現代教育接軌。而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理應受到重視,筆者從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對全縣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作初步探討。
一、調查結果與結論
筆者通過對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調查,歸納出北川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專業發展和信息化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學校和教師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的認識不足。有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解片面,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只要使用了現代教學設備,就是進行了現代媒體教學。
2.信息技術專業學科教師配備不齊,專業化程度不是很高。多數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由其他專業教師兼任。由于受師資的影響,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選擇來源于能夠具備電腦基本操作能力。
3.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扮演多種角色,工作現狀不利于專業發展。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在學校中往往扮演著多種角色,既是信息技術教師,又是網絡管理員。
4.教師對教學資源和媒體過分依賴,“照搬照用”現象嚴重。有的老師過分依賴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5.不同年齡段的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差異較大,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熟練程度和使用率差距較大。
6.信息技術運用的評價激勵機制有待健全。
二、當前北川教育信息化建設狀況
北川從2012年底開始,用了兩年的時間,在全縣分步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目前,在“三通兩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建設了“北川羌族自治縣教育云服務平臺”下的數字化校園,集管理和教學于一體,同時將先進教學技術和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教學應用系統、多媒體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多媒體云教室、專遞課堂)、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學中推廣和應用,讓北川的師生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使全體學生在信息化中受益,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三、促進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
信息技術課的開展以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亟須建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具有更強的專業性。我認為,立足少數民族地區實際,采取以下措施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1.加強學習,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專業化認識。教育現代化,首先要教育觀念的現代化。因此,轉變教師的觀念是首要任務。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會議契機,組織校長和老師對信息技術理論、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理論、信息技術教育傳播理論的學習,強化學校、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意識,樹立現代化教育觀。
2.加強培訓,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專業化水平。一是充分利用《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2011-2020年)》等相關文件要求所搭建的培訓平臺及國培、省市培訓平臺,積極參與,認真培訓。二是加強校本培訓。開展校本培訓著眼點就要解決信息技術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帶動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整體提升。三是結對子,開展“一幫一”的培訓。在信息技術方面,學校老師的水平肯定是參差不齊的,這很正常。對于年齡大的教師,接受起來比較慢,且易遺忘,可由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年輕教師“一對一”輔導。
3.加強學科研究,增長專業知識技能。從教育現狀來看,教師缺乏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思想和意識。當前,新課程為信息技術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
4.加強教學反思,實現自我成長。從北川實際出發,有效利用“城鄉教育研修協作體”和“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他們的載體優勢,搞好區域校本研修,并通過成員自主研習和集中研修的形式,加強團隊成員的自我反思,促進成員自我成長。
5.加大力度,健全信息技術能力評價機制。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特別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該加大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同時,應加快進度,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評價激勵的機制。通過評價和激勵雙向措施,讓教師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用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為我們教師提供廣大的發展平臺,讓北川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盡快駛入快車道,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舒慧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審視[J].教學與管理,2010(15).
[2]楊天勇,黃雪琴.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