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政
摘要:恩施市地處湖北邊遠地區,飼草豐富,四季分明,適宜草食畜牧業的發展。但是,品種單一,發展滯后,龍頭不強等問題制約了該市畜牧業的發展。通過實地調研,詳細了解恩施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優勢和現狀,深入分析了客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發展對策,可供當地畜牧業發展參考。
關鍵詞:草食畜牧業;現狀;問題;發展對策;恩施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55-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條件不斷改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牛羊肉的消費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現已逐漸成為恩施市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及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但恩施市草食畜牧業仍存在發展水平不高、龍頭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為此,筆者對恩施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 恩施草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恩施市位于恩施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土面積3 967 km2,轄17個鄉鎮(辦),總人口80.54萬人。
1.1 飼草資源
恩施市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為16萬hm2,牧草資源總量337萬t,加上可以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約35萬t,理論載畜量46萬黃牛單位。目前飼草利用率只有22%。據調查,恩施市飼草中還有藥用植物282種[1]。
1.2 氣候條件
恩施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濕潤,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期,雨量充沛;恩施市森林覆蓋率為60.24%,水源豐富、樹蔭遍布,完全可滿足現有草食家畜的生長發育。
1.3 飼養情況
2014年,全市肉牛飼養量15.5萬頭(出欄肉牛5.5萬頭,存欄10萬頭),其中能繁母牛7.83萬頭;山羊飼養量35.12萬只(出欄20.12萬只,存欄15萬只),其中能繁母羊7.5萬只。實現肉牛、肉羊總產值7.6億元。
2 草食牧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2.1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發展機制
恩施黃牛、恩施山羊是恩施市的傳統產業,是該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是成立了由分管畜牧業的副市長任組長,市農辦、畜牧局、發改委、財政局、統計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草食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人員組織、資金協調、技術指導等工作,并依據成員單位進行了職責分工,各司其職。二是制訂了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的方案,確立了“抓特色、擴規模、建品牌、增效益。”的發展思路,謀劃了以盛家壩、芭蕉、板橋等鄉鎮為主的肉牛養殖示范區和崔壩、沐撫、紅土等鄉鎮為主的山羊養殖重點區的建設。三是制訂了草食畜牧業發展考核機制,目標層層明確,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層層落實。四是以恩施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為主,組建工作專班,主要負責草食畜牧業的發展。
2.2 出臺扶持政策,提高養畜熱情
為促進草食畜牧業的發展,恩施市積極爭取和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大對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一是積極爭取到中央、省、州項目投入980萬元。二是簡化土地使用審批手續、放寬政策,采取“鄉鎮監督、畜牧審批、土地備案”的用地核準政策,促進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三是各個鄉鎮制定扶持政策助力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如盛家壩鄉給肉牛養殖戶每產一頭牛犢獎勵500元;新建牛欄圈,每平方米補助135元;發展肉牛養殖“118”模式的每戶獎勵1萬~2萬元。崔壩鎮發展山羊“1235”模式養殖的,每戶獎勵1萬元。四是聯合扶貧開發辦開展產業扶貧。如盛家壩鄉以恩施黃牛產業發展為重點,成立3個扶貧互助社和若干個互助組,采取金融融資,抱團發展,共同致富。舞陽壩街道辦事處采取發展母豬的政策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帶動了生豬產業的發展。
2.3 加強農企合作,促進農企雙贏
“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苯陙?,恩施市培植了旺源牧業、金欣農牧業、眾富合作社、翔盛牧業等牛羊規模養殖企業,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按照“統一品種、統一飼喂技術、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防疫、統一產品銷售”的“五統一”要求,把企業和農戶的利益結為共同體,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如盛家壩鄉眾富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商業化運作模式,購買能繁母牛投放到養殖農戶(農戶出資20%),農戶喂養后產的小牛犢由合作社回收,銷售取得的利益按照農戶與合作社8∶2的比例分成,有效地帶動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這為缺乏資金的養殖戶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為恩施發展黃牛產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全市共發展“165”養牛模式戶513戶,“118”肉牛養殖模式戶20戶;發展標準化“1235”模式養羊大戶150戶。
2.4 確立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
近年來,為加快草食畜牧業的發展,恩施市在品種培育、發展定位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是探索了發展恩施黃?!把┗ㄅH狻保_展了培育試驗。2011年7月,在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曹兵海的指導下,恩施市翔盛牧業公司開始為期兩年半的潛心研究,于2014年8月終于成功培育出具有“雪花牛肉”特性的肉牛13頭,每頭價值高達5萬元以上,目前市場行情看好。為此,目前恩施市以盛家壩鄉為試點,適度發展恩施黃?!把┗ㄅH狻毕蚴袌鐾茝V。二是以眾富合作社、旺源牧業、翔盛牧業為主的恩施黃牛原種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培育富有恩施特色的黃牛品種。三是在山羊產業的發展上,依托崔壩鎮的自然資源優勢,采取集約化養殖、標準化生產,讓“恩施山羊”逐步成為恩施市的優勢產業。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養殖戶缺乏商品意識
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多數養殖戶缺乏科技意識、商品意識。部分散養戶仍然抱著“喂豬、喂牛只過年,喂雞只為換取油鹽錢”的思想,沒有從科學飼養管理方面入手,改變飼養方式,提高養殖效益。
3.2 金融部門農業貸款難度大
近年來,金融部門加強了資金風險防范的管理,風險較大的養殖業貸款比較難,一般貸款不需要抵押,但授信僅為5萬元,對于牛羊養殖戶只算“杯水車薪”,不能滿足農村養殖發展需要。若要貸款更多資金,則需要實施農戶聯保,但門檻高、資料多,導致農戶貸款難。對于大型養殖企業,貸款數目較大的,則需要房產、工資等抵押,手續繁瑣,貸款辦理比較慢,阻礙了農村養殖業的發展。
3.3 品種改良不到位
目前,恩施市發展草食畜牧業主要以恩施黃牛、本地山羊為主。近年來,恩施黃牛及本地山羊的繁殖方面濫交亂配、近親繁殖嚴重,品質逐年下滑。引進的外來血統如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種牛、波爾山羊等品種單一,數量有限,達不到品種改良的實際效果。
3.4 龍頭帶動效果不強
目前,恩施市草食畜牧業規模化養殖剛剛起步,像翔盛牧業、旺源牧業、成鳳牧業、金欣牧業等企業起點低,規模小,加工、銷售環節薄弱。幾家養殖企業的恩施黃牛的養殖量在500頭以內,本地山羊養殖量在1 000只以內,起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帶頭作用。
4 發展對策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雖然恩施市制訂了十二五規劃,但是在草食畜牧業的發展上不盡完善,需要從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資源配資、環境優勢、社會需求、產業布局等方面進行補充,制定一個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在規劃布局上,要結合恩施產業發展的實際,利用地方特色,堅持地方標準,打造地方品牌,實行差異化發展。在盛家壩、板橋、芭蕉等鄉鎮,發展以“恩施黃?!睘橹鞯娜馀.a業;在崔壩、沙地、紅土、新塘等鄉鎮,發展“恩施山羊”為主的山羊產業。
4.2 政府主導,形成合力
建立以政府主導、企業(大戶)為主體、農戶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形式的發展體系,形成農業、畜牧、扶貧、國土、林業等部門合力,共同加強草食畜牧業發展,提高養殖積極性。一是整合部門項目資金支持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如產業扶貧、南方草場建設、石漠化建設、能繁母牛補貼、退耕還草等項目的投入,可以促進發展。二是積極開展能繁母畜的保險政策,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4.3 堅持標準,健康發展
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要堅持走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生態化發展的思路,嚴格制定好家畜養殖、飼料飼喂、飼養環境、衛生管理、加工工藝、肉品檢疫等系統的技術標準,堅持科學飼養、科學防疫、健康養殖的路子,發展無公害、綠色、名優畜產品。
4.4 建強基地,培植龍頭
根據恩施市產業布局,應該以鄉鎮重點養殖企業的區域布局為中心建立有示范作用的草食畜牧業的養殖基地,組建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共同發展。目前,恩施市盛家壩、板橋、芭蕉、崔壩等鄉鎮的基地建設已初見成效,但是還需要增加扶持力度,擴大養殖規模,改良品種,力求養殖效益最大化。在產業鏈的建設上,加工和銷售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需要培植一個“產加銷”畜產品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恩施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
4.5 種草養畜,草畜配套
目前,恩施市雖然有比較豐富的草場,但是草地比較分散、草料營養比較差,遠遠不及人工種草草料的營養。為此,恩施市需要積極組織草食家畜養殖戶利用秋冬季發展種草工作,補充草料的不足。同時為防止盲目種草和草畜不配套的問題,采取“以畜定草、草畜配套”,解決好草畜供需矛盾,確保充分地利用本地的飼草資源。在種草過程中,要加強對養殖戶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草場載畜量和家畜數量的清理,加強本地草場建設和管理,提高草場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