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孫激 蔡雯雯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出版成為學術期刊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數字出版對學術期刊的影響,數字出版使學術期刊內容更豐富、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探討了數字出版背景下學術期刊編輯的轉型之路,指出提升信息素養、對稿件的甄別能力、創新文章內容與形式、加強互動交流和努力從專業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是學術期刊編輯對數字出版的應對之道。
(三)積極創新文章的內容與形式
數字出版并不是紙質出版的簡單替代,而是利用載體優勢實現學術期刊的全面升級。結合讀者需求與期刊特點,將多種文獻內容整合出版,無疑能夠提升刊物的競爭力。學術期刊編輯應該充分利用數字出版的超媒體性優勢,注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最大程度地提高文章的學術信息含量。如:《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在征稿時注重對婦幼醫學領域的幻燈片、DV錄像、手術視頻、動畫照片等多媒體稿件的征集,提高了刊物對婦幼臨床指導的實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強與專家、作者、讀者的互動交流
傳統出版模式中,“三審三校”的出版周期較長,在數字出版時代,要加快審稿流程,使最新的學術思想能在最快時間內傳播出去。縮短出版周期,絕不能用省略某些審稿流程或者犧牲文章質量的方式,而是通過加強與外審專家、作者的互動交流來實現。收到稿件后,第一時間完成初審,送外審時跟專家充分溝通,以確定其在較多時間內完成審稿,校對時如果產生疑問及時與作者溝通,這樣自然能夠加快出版流程。刊物出版后,注重對同行和讀者意見的收集,注重“公眾把關”,對提升學術交流活躍度、促進學術的客觀評價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5]。
(五)由專業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
數字出版為學術期刊編輯提供了一個展示綜合實力的新平臺,同時,數字出版涉及到很多新生事物也給編輯帶來很大的挑戰,其出版和傳播模式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性,傳統意義上的編輯在學術期刊數字出版中顯得被邊緣化和身份泛化[6]。在這種背景下,編輯首先應該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編校能力的提高,以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并能對稿件的學術水平做出正確判斷;其次,編輯應在牢固的專業基礎上,積極加強對新事物的學習,從辦刊理念、文章內容以及出版形式上都不斷地學習和創新,實現從專業人才到復合型人才的轉變,從而使自身在學術期刊的數字出版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術期刊進入到數字出版時代。數字出版有力提升了學術期刊對內容的豐富性、傳播速度的快捷性和傳播范圍的廣闊性,但數字出版也對傳統的審稿、編輯、出版等各個環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學術期刊編輯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數字出版背景下,學術期刊編輯應該主動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對稿件質量的甄別能力,并積極創新刊物的內容與形式,加強與審稿專家、作者、讀者的互動交流,努力使自身從專業型人才向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轉變,從而化挑戰為機遇,為學術期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