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基于互聯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的英語實驗教學,之所以能夠得到實現和快速發展,主要依靠的還是以現代教育理論以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技術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依托于互聯網絡以及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所提供的海量教學資源、形式各異,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促使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較之以往有了更加新穎的英語學習體驗,也為中職學生在英語實驗教學中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與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實驗教學 理論基礎
一、引言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現代網絡與信息技術已深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較,現在的英語教學更加具有時代性,形勢更加豐富多彩,內容更加包羅萬象,知識的獲得途徑也更加豐富。按照國家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的《中職英語課程標準》對目前中職英語教學所做出的具體規定來理解,現在的中職英語教學應該更加重視信息技術以及網絡的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職英語實驗教學借助了信息網絡的力量,學生的英語學習較之以往更加從容自主,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都能夠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英語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
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理念已經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并且在各門學科當中應用廣泛。目前,海內外對于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非常的多,但是歸納起來主要觀點集中在以下的兩個方面:其一,是“課程論”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功課來看,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掌握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以及怎樣做好研究性學習。其二,是方法論,在這一觀點下,研究性學習純粹就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師填鴨式教學的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目前,在我國比較為教育界所接受的是“方法論”,即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對知識的探求、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鉆研、通過自身努力發現和了解以及熟悉掌握知識點,作為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英語實驗教學
1.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英語實驗教學的內涵
在通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師與學生所接觸到的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英語實驗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其最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利用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等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在英語實驗教學當中應用計算機軟件,使用比較形象化的圖像資料、比較生動的聲音資料、或者是圖形以及文本,使用數字信號等形式在計算機互聯網絡當中來進行快速的傳輸與共享,中職院校通過在日常的英語實驗教學中建立英語學習環境,使中職院校的學生在中職英語實驗教學當中實踐與落實自主探究的英語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尋找與探求新的英語知識。
2.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英語實驗教學的優勢
(1)首先是通過借助信息網絡的力量,可以為中職英語實驗教學提供以海量計的龐大資源。目前,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互聯網絡是一個內容無比豐富,資源可以實現共享的巨大的資源大海,信息網絡能夠為中等職業院校的英語實驗教學提供全過程、立體化的英語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不僅僅豐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資源不是封閉的,它們能夠在每一位希望獲得這些資源的學習者之間都能夠平等的實現共享。首先,要指出的是,中職英語的實驗教學跟所有的教學活動一樣,都需要發展變化,與時俱進,不能讓教學活動處于一個死氣沉沉的狀態之中,中職英語實驗教學要注意處于一個及時更新的狀態當中。其次,中職英語實驗教學的資料,并不是單調的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英語教學的資料涵蓋了我們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信息技術收集整理這些資料,可以為老師以及學生雙方提供出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大的選擇余地。
(2)通過中職英語實驗教學,能夠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眾所周知的是,在大多數的中職院校所進行的英語實驗教學,教學模式比較簡單、內容缺乏吸引力,比較枯燥、這樣的結果是英語課堂往往比較缺乏活力,很多中職英語教師對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是一籌莫展,不知所措。但是,結合了信息網絡技術的英語教學資源,其主要表現形式是是超文本、超媒體的形式呈現的,并且通常是以活潑生動的音頻或者視頻等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能夠把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大大增強了知識的可接受性,使中職英語實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式更加活潑、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知不覺就能夠得到提高。
(3)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中職英語實驗教學效率的極大提升。“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是戰國末期趙國著名的教育家荀子所提出的,時至今日,這句話仍然非常適用。由荀子的話,我們不難理解,可見以及聞見,即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是教學的基礎。在中職院校以往的英語教學當中主要是借助于黑板以及教師口授的方式,內容往往比較枯燥,學生很難理解掌握,與之相對比,多媒體技術則通過更加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4)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英語實驗教學,可以更加方便學生之間在英語學習上的交流與溝通。在信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完全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共享資源,如微博、博客、論壇等進行自我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另外,基于互聯網絡的實時溝通的方式,例如QQ,電子郵件等還完全可以實現同學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甚至是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不同學校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習上遇到的疑難問題,非常方便地得到解疑答惑。相比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信息網絡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學習當中的需要隨時隨地予取予求,最近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利用手機以及3G,4G網絡技術能夠隨時隨地上網獲得信息,更是讓與網絡技術結合的英語實驗教學如虎添翼,前景遠大。
四、結束語
在目前倡導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素質教育大背景之下,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主力軍,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義不容辭。作為中等職業院校的一名英語教學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首先,要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加符合時代潮流;其次,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再次,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還要注意自己信息素質的提高,以便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自己的英語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白旭.淺談職業教育改革下的英語教學[J].中學生英語,2014,(31).
[2]侯佳,張虹.基于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的英語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2012,(03):122-124.
[3]叢樂,朱亞麗,邢寶君.多媒體讓英語教學事半功倍[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