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賢

摘要:初中數學里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概念,利用合適的方法學習概念,不但能使學生獲得了概念,而且通過對概念獲得的過程,可以發展他們的歸納推理能力,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新教材帶給數學概念教學許多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如數學概念的有意義化教學、數學概念的探究性教學、數學概念的情境性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 概念教學 實踐與思考
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基本元素,數學概念的教學與對學生概念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密切的聯系。初中數學里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概念,利用合適的方法學習概念,不但能使學生獲得了概念,而且通過對概念獲得的過程,可以發展他們的歸納推理能力,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嚴密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嚴謹的數學概念體系,對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別注重其表達形式,而是注重新課程標準強調的“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在這個背景下,新教材帶給數學概念教學許多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筆者在數學概念的教學方式上曾做過一些初淺的探索,現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數學概念的有意義化教學
我們知道學習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義;二是要理解它的內涵意義。而內涵意義是概念名稱在學習者內部喚起的,獨特的,具有個人情感和態度的反應。學習者的這類反應,取決于他們對這類物體的特定經驗。像“反比例函數”這類數學名稱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具有很少的內涵意義,如果直接講授,較為抽象,也難懂,學生不易接受,容易產生心理疲勞。
例如,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筆者是這樣做的:
同學們還記得正比例函數的定義嗎?一起來填空。形如___________的函數叫做正比例函數。其中x是__________量,y是x的,k是____系數。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
y=kx(k是常數,且k≠0) 自變 函數 比例 全體實數
它們也是同一類函數,小學時我們就已經學過,兩個量的乘積是一個不為零的常數,這兩個量就成什么比例呢?
學生:反比例。
所以,我們叫這一類函數為反比例函數(板書課題)。認識一種新的知識,都要從定義開始,讓我們類比正比例函數的定義方法,給反比例函數下個定義吧。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可以寫成y=kx,形如y=kx(k為常數,k≠0)的函數叫做反比例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k是比例系數,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x≠0的全體實數。
小結:在反比例函數的定義中,有兩點要提醒大家注意:①k≠0;②x≠0(兩個不為零)。
上述的問題,首先讓學生在原有函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函數概念的理解,然后通過比較具體函數表述形式和變化規律,發現一次函數(包括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聯系和區別,引導學生對具體的反比例函數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下面對反比例函數理性認識的形成奠定基礎,引出課題。
二、數學概念的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在教師引導下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往往模擬數學家發現新的概念和命題的探究過程。簡言之,探究學習是對數學探究的模擬,有別于學生好奇心驅動下所從事的那種自發、盲目、低效或無效的探究活動。事實上,學生探究活動過程所涉及的觀察、思考、推理等活動不全是他們能獨自完成的,需要教師在關鍵時候給予必要的啟發、引導。
例如,教學《旋轉》一節,筆者是這樣做的:
1.情境引入。演示俄羅斯方塊游戲,通過玩游戲,引導學生發現除了平移運動之外還有旋轉運動,并引導學生列舉出一些具有旋轉現象的生活實例。
啟迪學生,為了改變物體的位置,除了將物體移動一段距離,還可以將物體轉動一定角度。在這個情境刺激下指出,在初中階段,我們主要研究平面內圖形的旋轉,引出課題“圖形的旋轉”。
2.概念形成
(1)建立圖形旋轉的概念。把滿足“繞一個定點轉動,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定角度”這兩個特征的運動稱為旋轉。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旋轉一定的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圖形的旋轉,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旋轉的角度稱為旋轉角。
(2)通過打開圓規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圖形的旋轉過程。
(3)利用“旋轉操”。重點突出確定圖形旋轉的幾何要素:旋轉中心、旋轉角、旋轉方向。
在這堂課里,首先利用圓規的打開過程及“旋轉操”,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然后提出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及時反饋。
通過學生對相對具體事物的直接觀察、感知、分析、比較,進而抽象概括出概念。
三、數學概念的情境性教學
“能夠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的任何正當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為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應當吝嗇糖。”這“糖衣”就是問題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學時,筆者是這樣做的:
1.情境設置
(1)小亮在“智力快車”競賽中回答10個問題,小亮能答對幾題,答錯幾題?
(2)根據籃球比賽規則:贏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在一次中學生籃球聯賽中,一支球隊賽完若干場后得20分。問該隊贏多少場?輸多少場?
(3)一球員在一場籃球比賽中共得35分(其中對方犯規被罰,他罰球得10分),問他分別投中了多少個兩分球和三分球?
2.新課講解
列出上面三個小題的方程:
①設答對x題,答錯y題,則x+y=10。
②設該隊贏了x場,輸了y場,則2x十y=20。
③設他投中了x個兩分球,y個三分球,則2x+3y+10=35,就是2x+3y=25。
這三個方程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得出結論:像這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l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整堂課的教學基本上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都能積極參與,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見好的情境對概念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在概念教學中的方法還遠不止這些,在概念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咬文嚼字,細品概念,抓住本質特征,剔除并分清非本質的因素,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準確地揭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才能在解決各類問題時靈活運用概念。
參考文獻:
[1]蔣亨強.實現數學課堂高效教學的嘗試[J].學問,2012,(04).
[2]黃傳艷,楊成剛.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途徑探討[J].考試,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