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亞彬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結合教學經驗,就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學生 閱讀能力
一、興趣與方法引領,引導學生有效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
學生的課業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機械地將一些課外內容強行塞入他們手中,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引起他們的反感,要使學生的閱讀從被迫消極轉向主動積極,就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1.具體引導,激發興趣。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具體引導和指導,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文學欣賞課、詩歌朗誦會、演講賽。
2.配合教學,選擇讀物。學期或年度的推薦,一定要根據課外閱讀計劃,配合教材的學習,認真審慎地選取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開列一個比較適量的系統的清單。重點要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作為語文老師更要廣泛涉獵,及時了解閱讀有關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課外閱讀,這樣更有利于向學生推薦書目,更有利于與學生交流,對其進行引導。
3.傳授方法,培養習慣。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必須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切實解決“怎么讀”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傳授這些方法要指導學生在具體運用時要不拘一格,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運用。
4.組織交流,檢查督促。在課外閱讀中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間的互相影響產生的作用有時比教師指導更大。另外,交流活動還能激發興趣,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教師應分階段地開展一些活動:召開讀告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舉行讀書知識比賽;舉行朗讀或快速閱讀比賽;舉辦手抄報、演講會、故事會、網上作文比賽等等。組織這些活動要有計劃,認真實施,才有效果。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哪怕一點點,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閱讀興趣會大大增加,聽說讀寫能力也會全面得到提高,從而形成了課外閱讀的良性循環。
二、閱讀與積累并重,促進學生掌握語言文字規律和技巧
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論,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在文體上,應把握各種文體的特點;在內容上,議論文指論點和論據;記敘文指描敘部分和議論抒情部分;說明文或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在形式上,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說明文則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等。再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關鍵詞。
三、閱讀與說寫結合,提高學生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老師要重視讀與寫的結合,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一個積累本或者叫讀書反思,并自取一個名字,記下課外活動閱讀中的理解感悟,積累下閱讀中遇到的優美文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組織學生定期相互交流賞析。老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也要注意督促檢查,使學生能夠持之以恒。只要學生有了習慣,有了毅力,通過一年或幾年的訓練,就一定會積累下豐富的素材,下筆流暢、妙筆生花。
1.以讀帶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現代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欠佳。這一方面,表現在詞匯的比較貧乏;另一方面,表現在語言組織缺乏嚴密邏輯性,語言材料顯得零亂不堪。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并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表達中心明確,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使每個學生“站出來”“說開來”,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適量的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兩句。另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情節編寫故事,自編自演,還可以結合身邊發生的事情展開辯論、討論、演講比賽,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語言運用中,磨礪自己的語言,使之趨向完善。
2.以讀促寫,提高寫作水平。南宋大詩人陸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詩外。”強調指出寫詩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積累,對于我們的寫作尤為重要,而讀書是寫作的基礎,生活的重要源泉。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創作的靈感。也惟有博覽群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而我國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過重,沉重的考試壓力使他們根本沒有心思去涉獵課外知識。有些中學盡管開設閱讀課,也是形同虛設。如此一來,學生知識面狹窄,思維僵化,語言干癟枯燥,索然無味,也是不足為怪的事了。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擴大他們的閱讀面,不失一條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如在講授散文時,向學生推薦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導學生洞悉其中的美質,在學習詩歌時,除了介紹傳統的精典名篇之外,還向學生推薦徐志摩、聞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詩篇,體會詩歌的意象和音韻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紹兩到三部世界名著給學生,并提出適當的閱讀要求等。通過這些有目的地閱讀訓練,學生一方面積累了不少語言素材,同時也促使學生努力摹仿,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寫作特色,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向他人借鑒語言素材,對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對于我們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也至關重要。
總之,廣泛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閱讀可以開闊你的眼界,增加你的智慧,使你更好地學習、工作、生活。冰心老人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同行們,不妨帶著學生在書海里暢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