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俊
摘要:短小精悍的微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研究的熱點,同時也成為職校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潮流。從微課的起源和在我國的發展,微課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提出了幾點思考,希望能給中職老師制作微課起到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中職課堂教學 微課 應用 教學資源
一、微課的起源與發展
在國外,微課(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今天熱議的微課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1],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步驟:羅列教學核心概念pgn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錄制長為1~3分鐘的視頻;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后任務;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
在國內,2010年,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微課概念。他提出: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012年10月,胡鐵生又提出微課的概念: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面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2013年2月,胡鐵生又提出微課概念3.0版本: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脂、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從以上微課概念的變化發展中可以看出:我們把微課定位從最初的“一種新的資源構成方式(微型資源構成)”拓展到“一個簡短的教與學活動過程(微型教學活動),最后提升到“一種以微視頻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在線網絡學習課程”(微型網絡課程),體現了我國教育工作者對微課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完善。2012年秋教育部面向全國中小學舉行微課作品征集評選大賽,2013年8月,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各省職業教育微課比賽,微課迅速地融入了小學、中學、高校、職業教育,直至社會大眾的教育。
二、微課在中職教學應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提出要“辦好職業院校教學信息化、技能大賽。開展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建設。全面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國家教育管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努力形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裝備服務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鼓勵職業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微課作為5~10分鐘的教學資源有著天然的制作整合優勢,并且5~10分鐘的教學長度適合中職學生在線學習。因此,微課是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最方便快捷的途徑之一。微課資源的建設是職校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潮流。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微課資源相對缺乏,中職教育的微課建設存在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職業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而操作技能更適合制作成微課。職業教育知識的更新速度很快,中職教師下企業吸收新知識再編輯成教時間長,速度慢,如果中職教師可以把下企業吸收的新知識制作成微課,及時更新,那么職業教育的特色方能明顯,這樣教出的學生更加符合企業用工要求。
(二)挑戰
1.絕大多數中職學生還沒有培養成上網學習的習慣。學生上網大多看新聞、看小說、看視頻、打游戲、聊天和逛淘寶,很少有學習的。要制作什么樣的微課才能吸引中職學生上網學習呢?這是所有中職老師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我認為,中職的微課內容既要有原創性又要新穎,還要體現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
2.中職學生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學習缺乏熱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微課學習?利用在線激勵制度和考勤行不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中職老師共同思考,特別是在制作微課時一定要認真考慮。
3.教育工作者們能否正確的協調利用微課資源于課堂教學。畢竟很多一線的老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按照每節課45分鐘備課、上課、課堂練習,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完成的模式,現在讓老師們引導學生去進行微課學習,上課就是做課堂練習和指導學習進行作業,這樣的授課方式短時間很難適應,從而直接影響微課資源應用的課堂效果。
4.微課是近兩三年才進入我國教育領域的,中職老師對微課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而且非信息技術專業的中職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多媒體特別是音頻、視頻軟件的操作水平都很有限,因此,要制作一個優秀的微課,對中職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三、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
現在中職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的越來越多,這些產品的應用改變了學生傳統的閱讀和學習方式。如果學生課前或課后能夠利用電子產品學習課堂教學內容,起到預習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這必將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也必將成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
現在大多數職校的網絡教學環境都已具備,網絡上的教學視頻也很多,老師也試著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很少在課后看視頻學習或復習。經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中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弱,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也不高。學生對課堂教學都沒有多在興趣,課后就更不會主動下載網絡視頻學習,因此網絡視頻等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很低。
2.網絡視頻內容多而全、容量大。視頻資源的容量很大,知識點也很多,時間一般都在45分鐘左右,而中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8—10分鐘,因此學生對學習這些容量又大時間又長的視頻資料的興趣不高。
3.教師設計的項目或任務不能體現職業技能崗位的要求和特色,加上中職老師的企業實踐技能和經驗不足,使得學生學完教材知識后,操作技能仍然很差,不能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遇到問題還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決。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就業。
主題明確、內容單一、時間很短的微課正好解決了以上問題。教學中,我把EXCEL圖表的創建制作成一個微課,圖表的修改制作成2個微課,將EXCEL中常用的10個函數制作成10個微課。我把這些微課作為新課的導入和課后學生的復習鞏固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把相關的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等學習資料放到計算機室的教師機上,供學生下載使用。這些微課程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學生的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我的教研水平。
四、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的思考
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的確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1.微課的選題要突出、要“微小”。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選題一般直接指向具體問題,可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典型例題等等,避免選取顯性知識或教學活動的組織(如小組匯報、教師點評、小組討論等)創作微課。例如,有的微課以圖文并茂的海報的制作為選題,這根本不是一個微課所能解決的問題。選題要關注“小現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題突出,層層剖析,有深度,能啟發。這樣的微課才能適應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微課件制作時要簡潔流暢,圖文并茂、層次分明,使用的文字盡量少,字體要大些、顏色搭配合理,背景要干凈,不要出現過多無關的圖片和文字。
3.有的老師認為微課就是課堂實錄,教師出鏡、出聲過多,分散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說微視頻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微課的建設水平和應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視老師的微視頻技術的培訓和提升。當然,也可以采用多種軟件制作及合成方式制作微視頻。
4.一部分老師制作的微課,過度追求動態化和趣味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表現形式上,這不僅偏離了學習目標,而且很容易養成思維惰性、學生只是滿足于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根本學不到實在的知識。
5.采用團隊模式開發系列微課程。老師個人制作微課的能力和水平都有限,應注重發揮團隊協作開發微課,特別是系列化專題化微課程,提高微課的建設水平和開發效率。
6.加強微課智能化、一站式平臺的建設。單個微課起不了多大作用,整合和匯聚一個學校或一個地區的微課資源,使其產生集聚效應,才能發揮微課的綜合效能。現在很多學校都開發了很多微課資源,但是有的微課只停留在比賽層面,還有的微課在網上只能點播觀看,學習利用率不高。因此,要盡快建設一個集微課制作、應用、管理、評價、交流、科研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務平臺,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在網上網下移動式、碎片化學習。
總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程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中職教師而言,微課有效改進了中職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鍛煉了中職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微課創新了中職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對中職學生而言,微課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能力,滿足了學生的移動式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們相信,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必將推動中職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2013,(04):36-41.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