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開,沈紅軍(新疆合力特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22)
無觸點控制系統在行車系統的應用分析
周繼開,沈紅軍
(新疆合力特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22)
摘 要:本文利用了控制原理圖分析了我單位的行車系統中采用的無觸點行車控制系統的工藝過程,以及在行車控制中的應用,最終總結出控制系統的故障;研究為無觸點控制系統的選用、故障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無觸點控制系統;轉子模塊;電閘模塊;零位保護
主卷揚機上的電氣控制的系統上升和下降控制檔位各有三個。1檔上升的時候電機正轉,動力電機是全R起動的。2檔上升的時候控制系統按電路控制依次短接掉了二段反接R,電機的轉速n提高。3檔上升的時候控制系統仍然按照電路短接掉后幾段電阻,隨著電動機的外接R逐個短接后,留下最后一段R作為軟化特性而固定接入的R,電機的轉速n逐步上升至額定轉速。
我單位有6套行車上電器系統采用無觸點控制方式,在我廠生產工藝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這套系統良好性能在此與大家共享。
2.1 無觸點系統的選用
根據現場實際生產工藝特點和車間生產環境對吊車的運行穩定性、安全性能的高要求,行車系統必須具有電力控制系統穩定、操作簡便速度快、故障率低,卷揚系統的起動轉矩大,調速平穩和制動性能可靠。因此,在行車系統的電氣控制方面,選擇了無觸點電控系統。
2.2 控制特性及原理
吊車的主卷揚系統主要是利用繞線型電動機轉子串R調速方法。由單刀雙制開關控制電機正反轉和短接切斷轉子R.。單刀雙制開關通過目標模塊受控制于聯動單刀雙制開關,即可實現主回路控制系統的通斷。
吊車電機的主回路控制電路是由一套單刀雙制電子開關替代原線路中的2套正反轉接觸器,直接避免其觸頭粘連及接點的卡阻,單刀雙制電子開關可控制電路通斷,還具備可調節的缺相、過載、過流及金屬外殼接地等保護。
當隔離電源和總開關閉合后,供電變壓器將380--220V得電,輸出的220V的運轉電源,隨后總電源電路的主接觸器觸電吸合,隨即變壓器輸出±5V、±24V的控制電源,2電源輸出功率為100W。主卷揚機的極限行程的繼電器吸合,SP2—SP5,SP5—SP23,SP6—SP21接點閉合,常閉點SP2—SP22打開,聯動開關在零位時,211—SP0導通,定子、轉子模塊、電閘模塊、零位保護的通斷做好準備工作。
由于設備的檢測點較多,直接導致了檢測維修人員的檢修時間長,故障處理無頭緒,進而延誤了故障的搶修時間。
本文將以主卷揚電動機的定轉子,可控硅單刀雙制電子開關及電阻線路檢測方法等數據為例。在電子開關定子可控硅極板Α、B、C三相中有電壓,分別是ΑB:1.8伏 BC:1.8伏 ΑC:1.8伏的三相各電壓值相當均勻。需根據變壓器相關的工作原理,在電動機轉子的回路中有相應的感應電壓,且在不同段R上的感應電壓一般都不一樣,電動機特殊的轉子回路中的Α、B、C三相感應電壓值。
Α相B相C相SQ0---SQ110.1伏SQ0—SQ120.1伏SQ0—SQ130.1 伏SQ0—SQ210.1伏SQ0—SQ220.1伏SQ0—SQ230.1伏SQ0---SQ310.2 伏SQ0—SQ320.2伏SQ0—SQ330.2伏SQ0---SQ410.3伏SQ0—SQ420.3 伏SQ0—SQ430.3伏SQ0---SQ510.4伏SQ0—SQ520.4伏SQ0—SQ530.4 伏SQ0---SQ610.5伏SQ0—SQ620.5伏SQ0—SQ621.5伏。
在一般的情況下Α、B、C得三相電壓感應大小是相平衡的。一般的發生電氣故障比如:電路、電動機或制動器短路時,單刀雙擲電子開關定子的可控硅極板Α、B、C三相電壓一般是不平衡的,其中七短路的兩相電壓值為零;然而Α、B、C的三相感應的電壓一般是不相平衡的。在檢測電子開關轉子的可控硅擊穿性能時,避免了各個拆除轉子R線的方法。
SQ0—SQ21電壓是零
SQ0—SQ31電壓是零
SQ0—SQ41電壓是零
SQ0—SQ51電壓是0.2伏
SQ0—SQ61電壓是0.3伏
則定子電動機回路串入R檢測的技巧在不同的型號繞線式電動機M和不同的轉子R匹配上測量時,得到的不同的的數據,且需要在日常維護保養中總結這些運行的數據。方能使排除、檢測故障用的時間僅占原來排查故障所用總時間Τ的10-20%以下。
在維護無觸點系統的電路控制時,須熟練掌握電路控制的的工作原理,對電路系統進行研究分析,不熟悉控制電路的接線及實現原理之前,不能擅自盲目地進行維護和修理,研究分析控制電路時必須:化整為零、弄清用途、抓住兩頭、找出電源這四種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振宇.面向過程與歷史的虛擬環境中產品裝配建模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2.
[2]夏平均.基于虛擬現實的衛星裝配工藝設計方法及其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3]劉江省.面向管路系統設計的虛擬裝配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4]張剛.復雜結構產品虛擬布局與裝配關鍵技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5.
[5]倡陳波,孫文磊,崔權維,洪榮榮.基于VR技術的虛擬車間可視化系統研究[D].新疆大學,2013(09).
作者簡介:周繼開,男,本科,電氣自動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