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 晶
當前,農村成為我國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十二五”以來,農村人均收入的增速連續四年超過城鎮,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名義增速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實際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城鎮,農村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持續提升。在“互聯網+”深入影響并推動各產業革新的發展態勢下,探索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子商務如何變革農村傳統的消費和流通模式,釋放農村市場的巨大活力,成為一個迫切而關鍵的問題。
商務部日前發布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要求以“互聯網+流通”為載體,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驅動,進一步深化電子商務應用,推動傳統流通產業轉型升級。該行動計劃的一個重點是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打造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下鄉及農產品進城的便利渠道,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培養農村電商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農村電商物流無疑是發展的著力點。
在開拓農村電商“藍海”的新時代,物流快遞企業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農村市場,滿足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需求呢?對于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而言,加大物流網絡的建設力度是關鍵。
從農村的網購市場來看,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和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制約,我國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嚴重滯后,農村網購者物流單價成本高,物流網絡不發達。受配送路線長、市場集中度低等問題的影響,農村市場的物流快遞發展相對緩慢,不僅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整體建設水平比較落后,物流網絡的覆蓋率也遠不及城市,這些都大大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消費者即使有網購需求,但受限于物流快遞配送的不便利,這種需求也往往會被限制。
從農產品進城的渠道建設來看,其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由于農產品受季節限制的特性顯著,淡旺季節明顯,很難做到有效整合和集中疏運,并且其對運輸的要求較高,需要有量身定制的運輸方案、專用運輸設備和物流技術支撐。這些特性使得農產品物流的成本較高,物流管理鏈條較長,快遞物流企業受限于自身的物流網絡覆蓋率、管理水平和物流營運能力,拓展農產品物流服務尚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關鍵就是網絡建設,其是快遞物流企業進軍農村市場首要而基礎的一步。中國的農村地域廣袤,建設物流網點,提升物流網絡覆蓋率,不僅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還需要快遞物流企業審時度勢,積極開展現有網絡資源的整合,善于創新,將物流網點下沉到村、物流網絡構建和服務推廣有機結合,形成盈利模式。
今年4 月中旬,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促進郵政服務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鄉鎮郵政網點作為服務“三農”、服務農村電商的重要節點,因地制宜推動村郵站建設,將村郵站打造成保障農村通郵、服務農村電商、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國已新建村郵站17.1 萬個,郵政企業在行政村一級的覆蓋率約為93%,在全國31 個省(區、市)設有郵政速遞物流公司,郵政服務“三農”網點逐步形成了“連鎖經營+配送到戶+科技支撐”的農村快遞物流綜合服務模式,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分銷配送網絡服務體系,開辟了一條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新的流通渠道。這一鏈接工業企業、商貿企業、零售店、農戶的物流供應鏈,依托郵政原有成熟的服務網絡,與郵政速遞物流有效地銜接起來,借助郵政的品牌、數據庫資源、渠道等綜合優勢和服務能力,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不斷拓展農資、農村日常消費品的配送和倉儲服務和農產品進城的流通服務。
快速增長的農村電商市場獲得的關注不僅來自于快遞物流企業,還來自那些之前專注于城市消費市場的電商企業。近兩年來,國內大型電商們已經開始精心布局農村市場,希望通過渠道下沉和網絡建設打響農村電商市場的爭奪戰。擁有實體零售渠道優勢的蘇寧也力圖搶占開拓農村電商市場的先機。通過對原先三四級市場的代購點、售后服務網點等進行升級改造,集銷售、物流、售后、客服等功能為一體的1000 多家加盟性質的蘇寧易購服務站將服務網絡延伸到區縣和鄉鎮。在此基礎上,蘇寧又推出了專門針對農村市場的靈活性強、便捷度高、服務范圍廣的自營服務站。點狀的蘇寧服務站布局對于地域廣闊而分布過于分散的農村市場而言顯得更加靈活,便于實現對農村市場的覆蓋。蘇寧的自營服務站店面較小,僅100m2左右,但融合了銷售、物流、售后、客服、金融、招商、生活服務、二維碼出樣等功能,既有實體商品出樣,又重點打造二維碼、平板電腦、視頻演示的虛擬出樣,目的在于進一步培養三四級市場消費者的網購習慣,有助于吸引大量農村新用戶。蘇寧渠道的下沉并未局限于售賣商品,同時也著力于推進農產品進城。2014 年8 月份,蘇寧與江蘇一家專營龍蝦的企業達成合作,并協助其入駐蘇寧線上開放平臺,在“8·18”大促中,該企業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效果。同時,蘇寧在江蘇省盱眙縣投產的食用菌生態農業培訓示范基地獲得豐收,并計劃協助當地食用菌產品上線銷售,面向全國市場拓寬渠道。
對農村電商市場而言,最重要的環節是物流。將物流網點下沉到每一個有購買力的鄉鎮和村,依靠物流網絡建設擴大送貨范圍和提升送貨速度是搶占農村電商市場先機的重要手段。推進電子商務向農村市場延伸,物流網絡的建設重點在于構建流通渠道和提升流通能力,而探索服務模式則是深挖農村電商市場商機的重要手段。

農村既處于農村電商的需求產業鏈下游,又是最原始的供應產業鏈上游,這種雙向的商業供需模式,也意味著農村電商物流服務模式的創新需要深挖農村消費與農產品銷售兩個市場。
2014 年上半年我國家電網購市場規模達830 億元,同比增長56.6%,電商渠道已經成為購買家電的主力渠道。然而,農村消費者的家電網購市場卻尚未打開。許多農村消費者對網購不熟悉,對商品和售后服務政策不了解,其居住地遠離城市中心,很多物流公司都無法觸及,導致農村消費者對家電網購存有疑慮。售賣大家電的農村實體店不僅品類少,還充斥各種翻修、山寨產品,價格也比電商平臺普遍高10%-20%。
為了開拓廣闊的農村家電網購市場,京東創新發展了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兩種服務模式。縣級服務中心是京東針對縣以下的4-6 級市場打造的集市場營銷、物流配送、客戶體驗和產品展示于一體的京東服務旗艦店。縣級服務中心采取京東自營模式,為客戶提供代下單、配送、展示等服務,管理該區域所有鄉鎮的合作點,通過招募鄉村推廣員、拓建京東物流渠道,使自營配送覆蓋到更廣闊的農村區域。
“京東幫服務店”則是支撐京東拓展農村電商市場的另一模式。“京東幫服務店”采取加盟方式,開設區域主要集中在4-6 線城市,為當地消費者提供配送、安裝、維修、保養、置換等全套家電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解決農村配送“最后一公里”、價格高、品類少、不送貨、安裝慢、退換難等難題。例如,京東在湖北黃石市陽新縣開通的京東幫服務店覆蓋了17 個鄉鎮、4個農場、1 個開發區、一個工業園。黃石也由于該店的開業成為華中區首個實現“京東幫”縣級市配送全覆蓋的城市。“京東幫服務店”模式通過撬動社會資源,有效解決了農村物流營運中地廣人稀、戰線過長的問題,也破解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難題。
京東依托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的雙輪驅動,進一步提升自身縣級及農村市場的市場份額,在加速渠道下沉的同時,迅速打開了農村電商市場,為電商行業拓展農村市場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為了拓展農村電商市場,郵政速遞物流企業依托村郵站也在積極探索農產品進城的服務模式。江蘇省徐州市郵政速遞物流分公司豐縣營業部在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勢頭下,依托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積極打造自身農村電商市場的服務團隊和營銷團隊。同時,其利用郵政速遞優質的服務和優勢路線全力打造以縣域為單位的基礎性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和引導果農“觸網”,幫助果農拓寬銷售渠道,并持續向果農推薦電商營銷的經驗。在物流服務上,該營業部也積極針對本土市場和具體業務,不斷改進服務質量。例如,一些果農在最初嘗試上網賣蘋果時,由于缺乏包裝經驗,導致蘋果到達客戶手中時經常出現腐壞、變質現象,不僅影響客戶體驗,還導致了果農的經濟損失。豐縣營業部組織攬投員針對蘋果的貯藏和運輸展開研究及測試,找到了防止蘋果破損的科學包裝方法,并手把手教果農改進蘋果包裝,改進包裝后經發運測試,大大降低了蘋果的損壞率。同時,為了保證農產品的發運速度和效率,果農的郵件被列為每天最早的發運車次,并確保該郵件在2-3天內投遞。細致、周到的物流服務不僅為果農帶來了可觀的網絡銷售收益,也為該縣的EMS 服務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農村電商物流的服務模式創新需要企業優化供應鏈物流管理,建立一體化的物流運作模式,重視物流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加強與農村當地資源的聯合力度,整合形成資源優勢,靈活采取參股、合建、聯營等方式,構建起服務到村的物流營運組織,從而發力農村物流市場。
在電商激烈競爭的時代,打造以客戶為中心、大數據驅動的智慧供應鏈,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是塑造電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電商同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其最大優勢在于借助信息化平臺實時、持續、大量地收集數據,為業務的運作和改善提供及時、可視化的供應鏈數據,實現流程優化、作業績效提升,并使供應鏈變得可預測、可量化,從而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
農村電商物流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其大數據應用的前景十分廣闊。當前農村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大部分物流企業還未能建立起具備數據交換、信息發布、智能配送、庫存管理、決策分析等功能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是導致農村地區物流運作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視物流信息化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實現農村地區的物流信息共享,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促進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可以使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更加高效。
近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與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擬圍繞農產品、食品供應鏈共建一個專業化物流服務平臺,推動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營造可服務于農牧全產業鏈的優質生態系統,共同助力傳統農牧業的升級優化。雙方已在物流配送、倉儲設施等具體業務運作方面達成共識,通過部分試點區域的創新運作,逐步在全國啟動相關業務。此次合作,新希望六和具有在農牧產業領域的經營實力和深厚產業資源積累,而順豐速運在物流領域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技術積累,雙方將在共建農牧業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基于農產品物流的大數據中心建設及應用模式。這意味著雙方將聯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布局農牧電商領域,并希望借助大數據的創新應用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
從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新近公布的數據來看,其布局農村電商的戰略已取得可喜的進展。“菜鳥”的平臺整合了上千家物流服務商;在全國12 個節點城市建設了倉儲系統;全國擁有超2 萬個菜鳥驛站;大家電配送實現了2800 多個區縣送貨入戶;超過1200 個村全部實現“村淘”商品送貨入村。而“菜鳥”的“村淘”物流數據也顯示:當前約13%的訂單在當日或次日即可送到。
阿里發力農村電商,依托“千縣萬村”計劃擬建立1000 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 萬個農村服務站。“千縣萬村”和“淘寶村”將形成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戰略的重要抓手,不僅可拉動農村消費,也開辟了農產品電商渠道,最終實現農村經濟的互聯網化。“菜鳥”精髓并不只是物流網絡的搭建,其核心的價值實則體現在數據和信息。例如,目前菜鳥聯合高德地圖已經將物流地址定位到4 級,4 級地址庫對應的是具體的鄉鎮以及城市里的街道級別,消費者不用再手填該級別的地址,而是可直接在網購平臺上勾選。“菜鳥”可以監控并掌握精準到村的物流信息,把“村淘”的物流地址變成標準化科學運算的大數據。另一方面,信息與數據的創新應用還體現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環節上。目前,農村物流運作中,民營快遞企業的網絡已經能覆蓋到縣城,其瓶頸則是縣到村的“最后一公里”。針對此問題,“菜鳥”專門開發了一個信息系統,實時與農村當地的民間配送資源共享,打通縣內的貨運及落地配資源。快遞公司完成發貨地到縣這一段的配送后,可將縣到村的配送交由當地物流服務商實現落地配。該系統的建立還實現了訂單信息的有效聚合,解決了農村地域分散和訂單頻度難以保證的問題。
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對傳統的農村流通網絡進行信息化改造,依托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建立大數據應用的基礎,通過大數據應用的創新帶動物流運作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從而提升農村電商物流供應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