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濤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物流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結合起來[1]。通過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業乃至社會的宏觀經濟效益。現代物流業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依托傳統物流業發展而成。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是現代物流技術的核心[2],將商品流、貨物流、信息流與傳統的物流環節(采購、運輸、倉儲等環節)銜接為一個整體的產業鏈,為企業與社會提供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的生產服務功能。
隨著全球經濟化進程的推進,全球的現代物流業迅猛發展,其發展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值之一。近年來,我國現代物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物流業與制造業、流通業、金融業等多業聯動進一步深化[3],社會物流總額逐年升高(見表1),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于物流的發展。同時,我國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8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 號)等國家政策性文件,我國現代化物流體系不斷完善,行業運營日趨成熟和規范。

表1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物流總額
物流裝備是指物流業開展各項物流活動所依托的工具以及組織實物流通所涉及的各種機械設備[4],按照功能可以劃分為倉儲設備、運輸設備、裝卸設備、包裝設備、加工設備、信息化設備等類型。物流裝備是我國現代物流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從基礎設施與硬件上根本轉變物流的運營方式,推動整個物流行業協調穩步前進。隨著我國物流企業經營方式與理念的轉變,同時基于土地、人力等經營成本的不斷提高,物流企業更加需要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運營效率?,F代物流業對于物流裝備的自動化、信息化等方面的需求急劇攀升,極大促進了我國物流裝備行業的發展。十二五、十三五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現代物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物流裝備行業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又快又好地發展,將直接影響我國現代物流業管理與運營水平的升級與整個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
(1)物流市場需求為物流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現代物流企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借助現代化的物流裝備可以減少勞動力數量、提升物流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同時,我國很多地區建立物流中心或物流園區,進一步促進倉儲設備、輸送分揀設備、貨架、叉車等物流裝備的發展。
我國物流市場的貨運量逐年增高,2013 年我國貨物運輸總量為451 億t,比上年增長9.9%,貨物運輸周轉量為18.65萬億t·km,增長7.3%。從行業物流來看,電商、醫藥、汽車、冷鏈等與居民消費相關的物流市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5],這又一進步加大了物流市場需求。物流市場需求顯著增大,不僅需要更多的物流裝備給予支持,而且對物流裝備的現代化、自動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流裝備數量迅猛提升。隨著我國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物流裝備的數量也迅速增加。2013 年,我國叉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50 萬臺,托盤保有量超過5000 萬片[6],貨架、托盤、叉車等物流裝備以20%-3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自動化分揀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等設備持續維持近30%的增長速度[7]。
(3)物流裝備水平日益提高。在我國物流裝備的發展初期,物流裝備基本采用手工或半自動化的方式。隨著物流市場需求的不斷升級,結合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先進手段,我國物流裝備廠商不斷開發新技術,持續更新升級物流裝備產品。我國物流裝備的技術水平逐年提高,自動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實現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對物流運營過程進行動態監控、管理與優化,提升了物流生產的工作效率。同時,現代化物流裝備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為例,截止到2006 年底我國自動化立體庫的保有量超過500 座,截至2013 年12 月我國自動化立體庫保有量已經超過2200 座[7]。
(4)物流裝備發展呈現多樣化與專業化。2014 年我國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 年)》提出“大力提升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水平”?,F代化物流市場應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客戶或需求,相應的物流裝備也呈現出多樣化和專業化的形式。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物流裝備廠商都致力于開發符合用戶需求的特定設施設備,裝備發展由通用型向專業定制型轉變。例如,永恒力股份公司是世界物料運搬設備、倉儲及物流技術領域內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其叉車類型有580多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
(1)現代化的物流裝備投入運營的比例過少。盡管我國物流裝備的數量在增加,設施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在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代化的技術裝備投入運營的比例明顯不足。以物流倉儲設施為例,盡管至2013 年底我國已經建立了超過2200 座自動化立體倉庫,較2006 年提高了4 倍以上,但是許多物流園區、貨運樞紐還采用老式的土建式倉庫,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普及率較低,嚴重制約我國物流整體的發展進程。
(2)物流裝備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在電商業態發展迅猛、物流需求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只有高度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現代物流體系才能夠支撐不斷增長的物流業務需求。盡管我國近年來物流裝備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不斷發展,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例如,在物流園區內部的車輛導航方面,我國一般采用標線標識的方式引導車輛行駛,而德國漢堡港口貨運中心的全部車輛均裝有激光雷達系統和衛星定位系統,集卡司機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看到從港區一端到另一端的行駛路線。
(3)物流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具有數千家物流裝備企業,物流裝備產業不斷壯大。然而,我國物流裝備企業的研發供給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完全匹配,一些裝備特別是自動化設施都是從國外購買,此現象反映出我國物流裝備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
(4)物流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在物流領域我國有兩個標準化委員會:全國標準物流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和全國物流倉儲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我國已出臺的物流標準多是偏于服務質量要求等方面的服務技術標準,對于物流裝備的相關標準研究較少,導致各種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不統一,相互銜接配套性較差。實現物流裝備的標準化,不僅可以實現不同物流裝備的對接,而且能夠通過物流裝備的有機整合來提高運營效率。國外一直重視標準化、規范的技術研究,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日本物流管理協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標準化機構均進行了物流裝備相關標準化與規范的研究,我國在這方面與國外也存在差距。
(1)加大自動化、智能化的物流裝備投入。自動化、智能化是物流裝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物流企業和市場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在新時期下保障物流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大自動化、智能化物流裝備的投入力度,特別是注意解決物流園區設施設備自動化、智能化不足的問題,例如,加快物流園區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二是轉變物流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思想,重視利用現代化的物流裝備提升企業的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
(2)加強對物流裝備技術的研發力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 號)提出:“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的研制,提高物流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物流裝備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到裝備核心技術的研發中,以提高物流裝備的先進性。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產學研結合等多種方式,整合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充分發揮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在物流裝備的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縮短與國外物流裝備的技術差距。例如,從支撐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角度出發,研發多式聯運貨物換裝的物流裝備。
(3)補充和完善物流裝備標準化體系。技術標準化問題是推進物流裝備發展的關鍵問題,國外很早就通過制定物流裝備的相關標準來促進和規范物流裝備市場,特別是針對多式聯運的集裝箱與托盤標準。目前我國物流裝備標準體系匱乏,在倉儲設施、載運單位、裝卸設備等方面的標準化程度還不高,嚴重制約了物流裝備的發展。應加快物流裝備標準化的建設步伐,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推進物流裝備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與推廣,對于已經落后于新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裝備標準需要修訂完善,在制訂物流裝備相關標準的同時要注意與國際標準接軌。
(4)制訂物流裝備相關的扶持政策?,F代物流業作為我國新時期經濟新的增長點,物流裝備行業需要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多層機構給予政策扶持,通過相關的扶持優惠政策,大力推進物流裝備行業的發展與應用。一是積極推動重點物流裝備企業的發展,在企業項目用地、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扶持;二是針對物流裝備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給予必要的資金補助,支持企業、高校、研究機構開展相應的技術研究與前瞻性探索;三是鼓勵物流裝備企業形成多層次融資渠道,以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四是通過物流裝備的相關試點與示范項目,大力推廣現代化物流裝備的應用范圍。
(5)重視物流裝備的人才培養?,F代物流裝備從生產上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相關的設計與研究人員需要掌握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物聯網等多門知識。依托高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強化物流裝備專業的教學與人才培養,培育物流裝備行業的高素質復合人才。同時,物流企業內部應加大現代化設備設施使用者的培訓,使其更加適應專業崗位的要求,以全面發揮自動化、智能化的物流裝備在運營生產中的作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現代物流業以勢不可擋的速度推進。物流裝備是支撐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發展程度將直接影響現代物流業的前進腳步。本文在梳理我國物流裝備發展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物流裝備的發展對策,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裝備技術,引導物流裝備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升級。
[1]GB/T 18354-2006,物流術語[S].
[2]張正義.物流裝備行業新技術與新趨勢[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7,(11):61-68.
[3]何黎明.全面打造中國物流“升級版”-2013 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與2014 年展望[J].中國儲運,2014,(3):42-43.
[4]曹巨江,鄧明明,何智.我國物流業及其裝備現狀與發展趨勢綜述[A].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第九次代表大會會議論文集[C].西安: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2009.
[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3-2014)[M]. 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
[6]崔忠付.我國物流技術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EB/OL]. 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407/14/ 291750.shtml,2014-07-14.
[7]王繼祥.2013 年物流裝備業發展回顧與2014 年展望[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1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