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重慶市南川區成道南中學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劉玲
重慶市南川區成道南中學
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凈化、升華和提高。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教學生學習唱歌,還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它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樂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那么究竟怎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了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的幾點經驗: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不會對這門功課產生興趣。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即是人生。師生之間溝通也并不僅僅非要說話,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和諧、合作、愉快的氛圍,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融洽師生的關系。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引領著學生走進音樂王國的殿堂,學生汲取著音樂的滋養,身心得到了發展。教師是演員,師生合作載歌載舞,歡歌娛樂,在實踐中愉悅身心,有效教學得到了很好體現。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就可以樹立學生進步的信心,讓美飄逸在教室,讓美走進每個人的心靈。
1.給學生一個舞臺。
新課程理念要求師生平等,才能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這也就啟發我們,初中音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作為合作者,只能通過適當點撥,發揮向導作用,這樣才能構建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堅持下去,就可以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隨著學生不斷地的參與,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循環往復,學生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2.提高活動有效性。
每門學科都有活動課。音樂活動課是音樂課堂理論教學的補充。活動課也有基本教學任務,更多的是學生自己動手。如上器樂課時,在必要的理論輔導基礎上,教師也要與學生一起齊奏、合奏。需要配打擊樂時,教師設計好相關的鑼鼓點后,和學生一起合作演奏各種打擊樂器,必要時為學生演唱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合適的伴奏音型,讓他們用自己的樂器為教師演奏的樂曲進行伴奏……師生合作,共同參與,不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而且營造出和諧、愉快的良好教學氛圍。一個高層次的欣賞活動課,學生收到樂曲的熏陶,沉浸其中,久久思索。因此,活動課能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
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數學校里的這方面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上課時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不管是欣賞課,還是唱歌課,都可以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取舍,然后選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課下可由教師或音樂課代表組織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興趣不到“著迷”的程度,就不會出現靈感,更別談思維的創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為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從事發現、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從而要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