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不落實,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超標嚴重。2014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簡稱總局)對一些企業的檢測發現,粉塵、毒物濃度最高超標達到百倍以上。很多高危行業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薄弱,致使職業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2015年4月27日—5月1日,是第14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本屆宣傳周的主題是:依法防治職業病,切實關愛勞動者。4月29日,全國職業病防治工作視頻會在北京召開。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簡稱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李兆前主持會議。
王國強講話中指出,職業病監測報告體系日趨完善,2009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塵肺病、職業中毒、放射性職業病等重點職業病主動監測和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工作,2014年已覆蓋全國134個縣3 617家企業,監測人群達17萬人;職業病防治網絡進一步健全,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職業病診斷機構604家,職業健康檢查機構3 438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1 362家。
會上,楊棟梁說,我們既不能要帶血的GDP,也不能要損害健康的GDP。不但要追求安全生產事故“零死亡”,而且要努力抓好職業病防治工作,減少和避免由于職業危害而引發的疾病和死亡。這才叫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真正樹立“紅線意識”。不僅讓廣大勞動者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還要健健康康退休。
全國職業病防治格局基本理順
楊棟梁指出,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衛生計生、工會、社保、安監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通過實施《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形成了以《職業病防治法》為主體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理順了“防、治、保”相結合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完善了職業病防治工作制度機制,石材、水泥、石棉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持續推進,一些地方職業病高發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但是,我國職業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職業病發病人數多,職業病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職業病防治重視程度不高,各級地方政府對職業病防治不重視的問題還較為普遍,很多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不落實,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超標嚴重。2014年,總局對一些企業的職業危害檢測發現,粉塵、毒物濃度最高超標達到百倍以上。很多高危行業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薄弱,致使職業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此外,職業病防治工作基礎薄弱,職業病防治法規標準不完善。《職業病防治法》缺乏相應的實施條例,部分職業衛生標準缺失,且操作性、適用性差。仍有10%的市和15%的縣職業衛生監管體制沒有調整到位,監管力量、裝備、技術支撐嚴重缺乏。因此,減少職業病存量、遏制職業病增量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
緊緊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楊棟梁要求,緊緊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一是嚴格落實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2011年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從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等3個方面,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職責。特別是第70—79條,根據違法情節和后果嚴重程度,詳細規定了處罰條款,最高可以處50萬元罰款,責令停產、停建、關閉,構成犯罪的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2015年3月24日,總局公布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八條規定》,把職業病防治最基本、最核心的職責進行了強調,所有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都要嚴格落實。
二是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像抓安全生產工作一樣推動“五級五覆蓋”,在制定規劃、完善機制、推動落實、強化保障等方面切實加強領導,與安全生產工作同部署、同推動、同落實。特別是在招商引資、上項目時嚴把職業衛生審查關。
三是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職業病防治法》對各部門在職業病防治方面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安監、衛生計生、社保等部門要落實職業病“防、治、保”各環節的責任。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安全必須管職業衛生”的原則,負責行業領域內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加大執法力度
楊棟梁強調,4月2日,國務院以國辦發〔2015〕20號文印發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加強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法規標準體系、監管執法體系、執法監督體系、執法保障體系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落實《職業病防治法》提供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規范。
第一,突出重點危害因素、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組織開展攻堅戰。著力整治高毒、高危粉塵、放射性等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職業危害,繼續深化陶瓷制造、耐火材料、家具制造、石材、水泥、石棉等行業領域專項治理,特別是要打好石棉粉塵危害專項治理攻堅戰。對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如青海、新疆、甘肅交界的茫崖石棉礦區等,要組織力量聯合執法,徹底整頓。
第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落實職業衛生與安全生產一體化監管執法,加大職業病危害檢查的覆蓋面和頻次。加強“四不兩直”暗查暗訪,典型案例在中央、地方主流媒體公開曝光,提高監管檢查效果。
第三,抓住典型從嚴打擊。對作業環境惡劣、嚴重危害職工健康的非法違法行為,要按照“四個一律”要求嚴厲懲處。發生嚴重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要依法嚴肅查處和責任追究,并及時向社會公布,讓肇事企業和肇事者付出更沉重代價,形成高壓態勢。
第四,推動整頓關閉。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千方百計地推動職業病危害強度和濃度長期超標的小煤礦、小礦山、小化工、小陶瓷、小家具、小箱包等企業關閉退出,減少從業人員,從源頭上遏制職業病危害。
第五,加強職業衛生監管執法隊伍建設。各地區要把安全監管部門納入行政執法序列,2015年內要完成職業衛生監管職能劃轉,加強職業衛生監管隊伍特別是強化縣、鄉鎮(街道)等基層執法力量建設,配備必要的監管、檢測裝備和防護用品,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下工夫預防和治本
如何開展職業病防治的各項基礎性工作,楊棟梁提出了5點要求。一是摸清底數。近期,衛計委完成了《全國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對全國職業健康狀況系統性的調研。下一步要組織開展全國職業病危害狀況調查,全面摸底掌握接害人數、行業分布等基礎數據,為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礎。
二是抓好職業病防治規劃。5月-7月,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組織《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實施情況專項督查。各地區要對照規劃要求,及早開展自查,對尚未完成的工作加大推進力度。同時要結合實際,啟動職業病防治“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三是完善法規標準。積極推動出臺《高危粉塵作業與高毒作業職業衛生監管條例》,加快《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修訂。全面梳理職業衛生標準體系,加快完善新增職業病診斷、新增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重點行業領域工程防護等亟需的標準,提高標準的針對性、適用性。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職業病發病機理和預防、治療、康復技術等基礎研究,積極推廣應用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加強職業病防治信息化建設,對粉塵、毒物、放射等職業危害進行動態監測。
五是完善政策措施。準備推動建立國家層面的塵肺病防治基金;研究建立職業病危害治理專項資金,推動礦山、石棉開采、陶瓷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加強職業危害治理技術改造;同時,督促用人單位為所有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等流動性大的職工依法繳納工傷保險,為職業病治療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
會上,王國強充分肯定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績,并提出要進一步推進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提高職業病救治水平,提升職業病報告和監測工作質量,提高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
編輯 包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