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娥娥
從2003年課堂教學改革以來,我國課堂教學改革已進入第二輪階段,在府谷縣教育局舉辦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上有幸聆聽了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的關于課堂教學改革的講座,并參加了府谷縣教研室組織的教研協作區課改經驗交流活動。通過座談交流、聽課、評課等活動,不僅增進了各校區間對于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相互了解,而且使我感受很深,對我觸動極大,收獲不小。我從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幾點粗淺的認識。
首先,新課改革勢在必行,必將極大地影響今后我國教育教學活動發展的方向,也勢必決定著課堂教學必須圍繞新課改這一指針。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在思想上應該做到真正的轉變,學習課改新理念,積極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沒有新課改理念的教師將不再是一名稱職的教師,沒有新課改理念的教師必將面臨淘汰。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式,通過對比,認識不足,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新的理念與方法。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成為我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通過媒體展示,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也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切實感受到教學內容的真正含義,如,在觀摩五年級語文《楓橋夜泊》課堂教學時,對“江楓漁火對愁眠”的解釋,通常我們的注解為:“憂愁地望著江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怎么也睡不著。”通過多媒體展示,我們切身體會到原來“江楓”并非江邊的楓樹,而是江村橋和楓橋相對,河中的漁光閃閃怎么也睡不著。由此可見,很可能教師需解釋很長時間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幾分鐘之內學生就能理解并體會,并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與質量。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掌握多媒體教育教學技能已成為我們新的基本因素之一。在此我積極建議學校能通過多種渠道完善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對教師開展廣泛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推進我校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第三,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要堅持學習,又專又博。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現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一桶水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必須要有長流水。要授之以“漁”,不是授之以“魚”。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新課標,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現在大部分學生家庭都有上網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教師講授的知識對一些學生已過時,或學生無法理解與接受。這時建議以任務驅動方法,提前設置前驅問題要學生通過知識搜集完成,環節相扣,學生完成任務之時便是教學任務實現之際。以學生之知識擴充教師之儲備,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總之,“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教師的發展,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全社會的進步”,我們應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用自己的熱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來,使自己這個教育工作者擁有與時代同步的“源頭活水”。
參考文獻:
傅雙同.淺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學科教育的理解[J].考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