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鳳
摘 要:現在中國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被父母寵愛、被長輩視為掌上明珠,什么都不會做。其實這樣做并不是明智之舉,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學會獨立。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學會獨立,并將其引用到教育中。此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逐漸鍛煉幼兒的獨立性,讓孩子早日獨立自理。
關鍵詞:幼兒;獨立性;教學培養
一、利用教學內容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獨立性的培養,他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立的道路前進。”他認為幼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應該讓幼兒在自己的生活中學會獨立自主。
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孩子的獨立性起著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從幼兒的教學內容著手,在教學內容中穿插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在幼兒教學內容中,老師除了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數字和加減法運算之外,其他的教學內容就大多是與實踐動手有關。老師要多引導幼兒動手,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例如,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將思考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在小卡片上畫小紅花來學習數學;對于幼兒做錯的事,老師要悉心教誨,給予足夠的鼓勵,不能打擊幼兒動手實踐的信心。
二、利用各種游戲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游戲雖然平時作為一種娛樂而被進行,但是游戲也具有教育啟發功能,在幼兒教學中,它能幫助幼兒獲得自主能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個特點,將游戲融入教學活動中,同時把幼兒獨立性的培養也滲透到游戲中,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學習中玩耍”,將娛樂和學習以及獨立性的培養綜合起來。
在組織幼兒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根據幼兒“好勝心強”的特點,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制作,來提高幼兒的獨立性。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制作自己最喜愛的小玩具或者小動物,最后通過學生之間的評比和老師的最終鑒定來確認出誰是最后的勝利者。幼兒喜歡和同伴之間進行比較,在比賽過程中,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制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贏得勝利。比賽中,他們不僅要認真思考,還要將自己的作品做好,這個過程完全可以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最后的評比活動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幼兒先自己評判,選出幾個最好的作品,最后由老師對這些作品進行點評,對于幼兒做得突出優秀的地方,應多多給予鼓勵,鼓舞他們多動手實踐。對于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師應該委婉地指出來,詳細地給幼兒分析他們的不足之處,引導他們走出這個困難,這也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效手段。
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游戲當中,老師應該仍然要求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學任務,讓他們堅持到底,做事做到有始有終。以游戲融合教學,能夠最大化地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讓他們在生活和教學中都能夠早日獨立。
三、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幼兒獨立交流
交流是鍛煉和培養幼兒獨立性最好的途徑之一,幼兒在與別的小伙伴進行交流過程,就是他獨立的一種表現。老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幼兒與同伴之間多進行獨立交流活動,以培養其獨立性。
在幼兒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孩子模擬給同伴打電話,或許在一開始,孩子會有點拘謹、不習慣,但是在交流多了之后,孩子就不會有那種感覺了,而且孩子可以自己給別人打電話,不需要家長或者其他人給撥打。在和同伴交流之后,孩子就會嘗到獨立交往的好處,知道與人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與人交流,鍛煉其獨立自主的能力。
此外,老師要加強與孩子溝通,知道他們在獨立性方面還有哪些欠缺,知道問題所在,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父母也要多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多與別人獨立溝通,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奠定基礎。
四、家庭與學校聯系,加強獨立性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同時也有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在教學中的獨立性,父母要與學校加強聯系。
父母要多與學校、多和老師加強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舉止表現,同時好好配合老師進行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在家里,父母要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快地做一些家務。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也不能過分地寵溺孩子,應讓孩子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讓孩子自己嘗試疊自己的被子,自己給自己洗腳,幫父母拿個蘋果、掃掃地等。這些事情看上去是小事,舉手之勞,但是對于小孩子來說,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當孩子做完這一切之后,父母對孩子做的這些,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得到父母的贊揚后,心里會感覺暖暖的,對這種做法和表現會繼續保持。通過讓孩子做這些小事,孩子的獨立性逐漸會被培養起來。
孩子總會長大,父母終會老去,未來的路要孩子去走。老師要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獨立地去走向生活,面向未來,讓他們在獨立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艷如.在家園共育中培養孩子自理意識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小學,2014(02).
[2]羅中華.淺談如何喚醒幼兒的獨立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