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朗讀是語言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語文課程最基本的手段、教師的必備技能,一堂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與學生朗讀的環節,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朗讀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朗讀方式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小學,童稚尚未脫去,還不能掃清基本的字詞障礙,想要他們深刻地理解課文幾乎是不可能的,朗讀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并且學生對這個方法并不陌生,簡單來說,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為他們講的故事也是一種朗讀,那么,教師在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又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教師的親自示范
新課程改革后,哪怕課程再緊張,教師也要留出5分鐘的朗讀時間,可見教師范讀的重要性。它能夠示范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文字運用水平,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融入進去,這就要求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要聲情并茂,情感飽滿,才更有利于創設課文情境,再現課文畫面,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二、靈活運用多種朗讀方式
教師雖然是課堂的掌控者,但又不能大包大攬,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融入課堂中來,教師可采用齊讀、范讀、分角色朗讀、分小組朗讀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在講授《自己去吧》這一課時,挑選四個學生分別擔當小鴨、小鴨媽媽、小鷹、小鷹媽媽的角色,教師擔任旁白部分,小學生模仿能力普遍較強,常常模仿得惟妙惟肖,學生都會讀得生動形象,與他們的角色渾然一體。課堂氣氛也跟著活躍起來。
三、巧妙運用教師語言
教師語言的合理運用可以化解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朗讀是教師語言的一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也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對于學生的踴躍發言、主動朗讀,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如“老師能夠感受得到,你和你的角色已經融為一體了”等等,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對于學生不認真的現象也要學會巧妙地化干戈為玉帛,通過開玩笑的方式提醒他下次一定要注意,幽默是課堂的潤滑劑,既保留了學生的自尊,又教育得恰到好處,這個尺度還需教師多加掌握。
總之,朗讀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其作用不容小覷,每一位工作在前沿的語文教師更應該勵精圖治,認真探索每一種對教學有益的方法。
參考文獻:
郭愛芬.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