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克飛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一定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本素質和修養),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不僅要培養他們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日后語文的實踐能力。對小學生在初步學習語文課程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培養語感、陶冶情感和錘煉品格來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語文素養;語感;審美;品格
語文是我國語言交流很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評價人語文素養的高低也是對他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一個鑒定,小學語文教學基于思想品德和審美情操的培養,這也是語文不同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培養學生語感更需要建立一個規范的語言環境,因為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語文,就像一張白紙,對于語言詞匯的理解茫然而不知所措,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會逆反并厭惡語文教學,因此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熱情,真正地把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提高小學生對學習母語的積極性。
葉圣陶曾說過:“學習語文不僅要用心和眼,還要加之口和耳,朗讀就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方法。”小學生剛開始對語言條件反射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規范語言教學,讓學生利用最有效的途徑——誦讀。如《春筍》一課,文章中生動地描繪出春筍破土而出的生命狀態,這時候教師不用著急分析文章,先讓學生在自己理解詞匯的基礎上開始誦讀幾遍,讓學生慢慢地體會,春天萬物復蘇,春筍被一聲春雷喚醒,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里長,一節一節的往上長,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也能感染學生的情感。另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和播放器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如《夕陽真美》這篇文章,教師在給學生解釋完本文意思后,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聲音,朗誦者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開始積極地聯想,想到晚霞碧波蕩漾,夕陽在娓娓落幕的霞光中顯得愈加紅艷,爺爺和奶奶欣賞著夕陽,那種浪漫、那種懷念令其有感而發:“夕陽真美啊!”這也是學生從感覺上對客觀事物的認知,通過誦讀獲得語感,培養出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二、陶冶情感,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是我們對客觀事物最直接的反應,小學生對“真善美”和“假惡丑”都要有一定的分辨,通過語文教學中的陶冶情感來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世界以獲取新知識,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自己的個性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教與學的結合,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法正確,還要正確指導學生的學法,使學生有欲望地學習語文。因此,可以啟發學生想象,再現情境,通過描述美和表述美進行審美創造,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具體內容,在學生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拿著自己手中筆描繪出心中所想、手中所畫,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一種方法。如《秋游》,作者簡短的幾段話,就表達出開心和幸福的情感,暢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笑著喊著多開心啊!文中“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僅僅12個字就表達出秋天的豐收之景,學生這時可以發揮想象:農民伯伯們在農田里喜悅和汗水交織的心情,田野里小朋友們放風箏的熱鬧場面,就在這時,小鳥們也趕來湊熱鬧,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一場熱鬧的音樂會。學生更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描繪出自己對秋天美的認識,同時學生也得到了審美享受。
三、錘煉品格,提高學生真情實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文章,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大多是名人佳作,文質兼美,對學生的思想品格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聽說讀寫運用其中,然后領悟在心里,日積月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及中國語言文化的積淀,都在學生心中流淌。
當今新課程體制改革一直強調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也就是期待學生從小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和品德,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語文學習的積淀,錘煉品格,提高學生的真情實感。如,學習孟浩然的《春曉》時,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到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同時還能告訴學生珍惜時間、熱愛生活;學習《母親的恩情》時,會讓學生了解母親的堅忍頑強和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學習寓言《狐假虎威》,會讓學生知道不能依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學習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學生體味到作者“若想把千里的風景都看夠,就要更上高一層城樓”的那種向上進取和高瞻遠矚的胸襟……
通過學習,學生會將這些美好的思想品質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所需,積極地模仿和潛移默化的熏陶提升著每一個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高尚品德的培養有著巨大的作用。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中語文素養的培養一定要挖掘出教材中與生活貼近的元素,和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從小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更能夠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時,我也相信,通過我們教師的不懈努力,也一定能夠實現教科書和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位麗佳.淺談語文教育在素質培養中的作用[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2014(16).
[2]張明輝.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探究[J].學周刊:下旬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