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課堂中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影響著學習動機的強弱、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學習成績的好壞等。它是教學的生命,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同時可以擺脫無效與低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這是我們研究的一個新課題。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做到以情感情
新課程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用“Good,Verydood,Wonderful,Welldone,Youre clever”等褒獎性言語表揚。在學習緊張時,不失時機地對他們說:“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在學生答錯時,微笑著對他們說“Be carefully,youll do better”。教師的這種期待會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心理上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息。
二、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探究。那么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任務型教學模式的要求對課堂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再創造,努力設計出有效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1.以新課程目標要求為依據,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常常設計學生易于參與體驗的活動。
2.以學生生活情境為基礎,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設計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對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以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基礎,選擇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力圖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生活。
3.以實現有效評價為目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成了教育關注的焦點。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所采用的評價,既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的重要方法。
三、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創設情境,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讓學生信服,對于學困生教師更要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2.應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豐富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把學生引到教學情境中去。不能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唱中學。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氣氛愉悅,學生就會身心愉悅地去學習,對知識充滿興趣,當然也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上課的態度、課堂組織及用語都會對課堂氣氛有很大的影響。
四、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小學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較差的特點,如果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單純地死記硬背單詞,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英語的教學。如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的多種信息功能,將聲音、圖像、文字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所以,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它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調動小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探究和體驗。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積極倡導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張黎.淺談小學期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推動力[J].速讀:中旬,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