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涌泉
培養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則會變成一種激發的刺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就必須提高數學的閱讀能力和技巧。下面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計算課中數學閱讀的技巧
在教學計算課時,部分教師往往認為這類課的教學過程很平淡,只要學生掌握了四則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法則就能將題做正確。在潛意識里,學生認為計算課是不需要數學閱讀的。如果在教學中加強對算式的閱讀指導,教學效果就會非常好。
在計算課教學中,對數學算式的閱讀易被教師和學生忽視,多數學生的習慣做法是,拿到題目后略加思考,邊做邊看,這樣導致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漏掉小數點、不思考怎樣簡算等,致使簡算復雜,結果不準確,而教師往往將這種現象歸結為學生“粗心”,實際上這和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算式有直接關系。
二、概念課中數學閱讀的技巧
在概念課教學中,由于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語言表達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對數學概念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認讀階段,要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推敲,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比如,在教學什么是平行四邊形時,應指導學生閱讀“對邊平行且相等”,明白結論的成立必須“相等”和“平行”同時具備。又比如,在教學什么是倒數時,在指導學生閱讀中讓其明白,倒數是兩個數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概念時要把重點字、詞勾畫出來,通過討論分析,認識到哪些字、詞非常重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數學閱讀的核心在于理解,挖掘概念中字、詞、句的真正含義,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將這種閱讀技巧運用于概念教學十分有效。
三、解決問題課中的數學閱讀技巧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是學生要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具體的應用題教學中,要在審題、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上多下工夫,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從不會讀題到會讀題、巧讀題,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方法和技巧,邊讀、邊想、邊畫,注意畫出關鍵詞,理解其含義,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數學語言總是簡潔的,一些數量關系總是隱藏的。所以,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閱讀時,通過已有的數學知識,補充或擴建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這樣才能充分理解題意。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技巧,這對學生理解題意,提高解題能力,有非常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