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敏
摘 要: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教育大環境,教師如何適應改革新的需要,如何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實踐,如何在分享自己智慧和經驗的同時獲得專業自信,這些問題時時刻刻觸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弦,而“做研究”是一個實實在在能幫助我們解決以上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我園立足于“打造園所特色——讓孩子徜徉在游戲的海洋中幸福成長”這一思想踐行幼兒園園本研究工作,并努力探尋主題背景下區域游戲的開發與創設,真正做到以研究為載體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區域游戲;材料投放;有效性
形成系列的具有園本特色的游戲課程,將主題游戲做成園所特色,依托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對主題性課程的理解能力、區域游戲課程的開發能力,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能推動園所走內涵發展之路。
一、基于“順應天性 游戲啟智”的區域游戲實施感悟
1.“順應天性 游戲啟智”的創區思維
區域游戲案例一:
中班區域:教師投放了大小相同的木質圓片,讓兒童在擺弄中自主探索圓片的操作奧秘。浩浩和洋洋嘗試用圓片壘高:把一片片圓木片堆放在木質杯的底座上,并競賽誰堆得高。浩浩抓起大把圓木片在手中理了理,將一沓理得整整齊齊的圓木片往木杯的底座上一放,木杯一下高出了許多,洋洋采用在底座上一片片堆放的方式,洋洋很有耐心并持續按自己的方式操作著,速度也在不斷地加快。浩浩壘成的柱體越來越高了,只不過每壘一次柱體就會晃動,這時他就用小手扶住柱體不讓它傾倒,洋洋還是一片片繼續壘著,浩浩的柱體變得越高了,這時他變得越加小心翼翼,他不再像開始一樣一沓一沓地往上堆放,而是一片片地放在柱體上,結果卻是:浩浩壘得比洋洋快,也比洋洋高,但是,浩浩壘的柱體卻比洋洋的先傾倒。
以上區域案例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思維角度闡述了教師在進行區域材料投放及區域現場教師的思維立場,前一則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順應天性游戲啟智”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兒童,尊重孩子的操作規律,站在兒童立場考慮材料的操作性,不應禁錮兒童思想,讓兒童做違背現實規律的事;后一案例則告訴我們當投放生態性的材料后,教師如何用“兒童的視角”引領自己的教育行為,當好幫兒童拓展與深化經驗的“腳手架”,讓每個兒童隨“性”發展,尊重兒童、給予兒童嘗試自主探索操作的空間與時間。兒童就是兒童,教師不能按成人的標準給兒童貼上“好”或“不好”的標簽。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急于干預未必不可。
2.“順應天性 游戲啟智”的情感滲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倡導:“以積極的情緒推動兒童的認知學習,這是因為情感對兒童的學習至關重要”,充滿情感色彩,生活性的、情景性的環境材料更能激起兒童的學習熱情和愿望,是兒童積極建構的動力和支持力量。于是,在兒童生活中尋找和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在選擇與制作區角材料時盡可能融入幼兒經歷過的生活素材,將環境材料生活化,賦予物化的材料以鮮活、生動、真實的情感意義顯得極其重要。一方面,材料所表現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是兒童能充分體驗的,它必須來源于生活,是兒童社會生活、情感的真實表現。另一方面,它又不應僅僅復制生活,而應高于生活。
區域游戲案例二:
小班區域:材料投放長方形紙、剪刀、紙筒柄,舔著大大棒棒糖的老虎墻飾。洋洋神情專注地在制作小牙刷:“大老虎的牙蛀壞了,趕快幫它刷刷牙。”洋洋手拿小剪刀對著長方形的小紙片一絲一絲地剪著牙刷毛,一會兒工夫牙刷毛就剪好了:“老師我的牙刷毛剪好了,你幫我做個小牙刷吧。”老師過來幫洋洋將牙刷毛粘貼在紙筒柄上:“稀稀的牙刷毛,能把大老虎的牙齒刷干凈嗎?”老師故意問。洋洋打量下四周,發現掉落下的牙刷毛,隨即把它一條一條地揀起來粘貼在牙刷柄上,小牙刷做好了,洋洋拿起牙刷對著大老虎的嘴,輕輕說:“大老虎你吃了那么多的糖,要好好刷刷牙,不然牙齒要蛀掉的”模樣可愛極了!
區域游戲案例三:
中班區域:材料投放硬紙筒小朋友、五顏六色的毛線。彤彤被桌上有趣的操作材料一下子吸引住了,看看這個,摸摸那個,還給小朋友們排排隊:“天氣冷了,該為他們穿上毛衣了”,于是彤彤開始為硬紙筒小朋友繞毛線,只見她在籮筐里挑了一團紅色的毛線,沿著小朋友的脖子一圈圈地往下繞,一圈兩圈,中間還加了一段藍色和黃色,不一會兒,毛衣繞好了,她高興地問一旁游戲的洋洋:“你喜歡嗎?”洋洋笑著說:“喜歡,謝謝你!”得到同伴的贊賞,彤彤顯得高興極了。
以上案例從生活中直接選取了一些看似平凡卻有意義的內容,兒童將自身的生活經驗遷移到區域活動中,其蘊含的情感性特點不僅維系了兒童的學習興趣,也大大豐富了兒童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剪牙刷、繞毛線,因為有了老虎的牙齒和好朋友的照片,它便變得有趣起來,對老虎牙齒的關注和對同伴冷暖的關心使兒童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情感。在剪與繞的過程中,兒童有意無意地感受到愛心的付出,這種感受驅使他們專注游戲并期盼結果,趣味游戲賦予了材料豐富的情感,從教育者來說,反映生活原生態的材料具有取材便利、易于制作的特點。
二、基于“主題背景下區域游戲”目標制訂的思維路徑
1.“區域游戲”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觀摩的活動,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需要,它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設在區角內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應的活動中的材料、情景和活動中所承載的教育功能。
2.“主題性區域游戲”則是根據某一主題的目標和內容,創設相應的區域,它的特點是各個區域之間不是孤立的,應有一定的聯系,并應緊緊圍繞主題來創設情境,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幼兒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開展活動并達成相應的主題學習目標。
恩格斯說過:在一種方法的背后,如果沒有一種生機勃勃的精神,到頭來不過是一堆笨拙的自然工具而已,回歸教育的原點,重新審視“順應天性游戲啟智”的教育內涵,從關注表層因素逐漸到達對更深層面教育因子的關注,抬頭仰望天空,那么湛藍、那么廣闊——因為我們已奮力飛過。
參考文獻:
[1]黃瑾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