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沛
摘 要:以故事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實踐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而言,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能快速、有效地激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提升課堂專注度,形成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有益的小故事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有助于小學生思想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實施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形成良性的互動,改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單一、僵硬的教學特點,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課堂互動;教學設計
當前,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由于缺乏對新課改的理解,片面地追求課堂互動次數,導致課堂教學互動形式單一、流于表面,并未真正建立與學生有效的交流渠道,反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強迫感與被動感,這是非有效的課堂互動途徑。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年齡上通常容易受到小故事的“引誘”,在學習中更傾向于以探索、游戲以及講故事等類型所呈現的教學方式。故此,故事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教師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嘗試。國家在新課程改革上,將圖文并茂的教材改革與創設課堂互動氛圍的教學設計放在了小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位置。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探討。
一、故事教學的理念探討
1.故事教學互動模式的基本概念
英語故事教學,顧名思義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基本內容,包括詞匯、句子、固定搭配、語法等融入故事之中,并采取多媒體、演講、角色扮演、情境談論等形式來實施英語教學的一種方式。總的來說,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并具備基本的英語基礎認知能力。
2.故事英語教學課堂互動模式的目標設定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之具備基本的英語能力,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實施。因此,教師通過故事的方式來實現課堂互動,也必須設定適當的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二、故事英語課堂互動模式教學設計與要求
在小學英語中,故事并不一定具有一個非常完整或者長的情節,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學生,有時候故事可能就是一個場景、一段文字敘述,甚至幾句話,但教師在故事英語課堂互動模式設計中卻不能僅僅只是講故事或者玩游戲,一堂完整且有效的課堂互動教學必須包含情境設計、板書設計、互動性活動設計等環節,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益達到最佳。
1.英語故事設計
故事教學的主要載體即是英語故事,好的故事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甚至收獲意外的成效。英語小故事可以從教材中挖掘,也可以由教師自己編撰,但無論哪一種故事設計都必須滿足如下要求:
(1)必須有連貫的故事情節。與其他內容相比,故事就勝在有情節、有趣味性,沒有情節就不能稱之為故事。英語小故事通過情節可以構建一個較為真實的情境,教師在設計小故事時,無論是圖畫還是單純的文字敘述,故事都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情節,包括背景、人物、故事經過、評價標準等,只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標準和清晰的認知,才能真正發揮故事教學的育人、啟發作用。
(2)故事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的故事并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新鮮感強、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不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且具備較強的趣味性的故事,才能讓學生投入進去,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故事必須包含明確的學習目的以及教學內容。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它是學生理解故事并通過故事達到教學要求的主線。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將單元重點學習的語言內容,包括語法、詞匯、日常固定用語、文化習慣等融入故事之中,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2.板書設計
板書在故事教學中往往起著輔助理解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發散,更清晰明了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可以說,板書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故事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板書設計中要注重三點:其一,板書要注重脈絡和整體性。語言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并不存在于零散的詞或句之中,而是存在于語篇中,在板書過程中,完整的故事或者框架能使學生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其二,交互性。板書的交互性是指在板書設計中能及時反饋或展現故事的核心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自己的想法。在故事教學中,要達到交互性就需要將故事中的關鍵因素,如地點、人物、道具等進行優化設計,作為展現學生發散思維的平臺;其三,啟發性。好的故事設計不僅僅要有利于學生理解故事,更要有利于學生對故事進行思考,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
3.故事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性活動設計
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比較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即課堂的互動,在故事英語教學中,課堂互動的有效程度直接決定了故事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課堂互動活動類型的設計。
(1)教學互動的情境化。在課堂交互過程中,為了不顯得突兀或者單方面的信息灌輸,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必須圍繞故事來展開,根據故事的某一個切入點來進行師生互動討論。
(2)注重課堂的情感互動。在故事中通過情感來感染學生,使學生與教師達到感情上的共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互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對故事所包含的情感的感悟。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是一個復雜的、多邊的、特殊的“生態體系”。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交互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單單依靠單純的“講故事”或者提問題等方面的信息傳遞方式,并不能使課堂互動趨向真實有效。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發揮故事教學的真正魅力,從而形成良性的課堂互動體驗是故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徐梅.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特點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
[2]劉巧平.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板書設計[J].課堂經緯,2012.
[3]李國利.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
[4]杜志嫻.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