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靜
摘 要:新的課程改革在推行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礙,課堂教育缺少課程資源就是一個典型問題,只有從教材中、生活中不斷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合理利用到課堂教育中,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進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一、課程資源的相關概念
對于課程的理解,不再只是局限于教學科目這么一個簡單定義,只有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內涵,才能更好地利用課程資源開展教學。現在對于課程的理解,不僅要關注課程本身,還要關注課程的目標。如何完成課程目標,通過怎樣的課程標準來完成課程目標,通過這樣的討論,對于完善課程安排很有幫助。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是按照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制定的,開發各種有利于教學的資源。教學資源可分為軟資源和硬資源兩部分,軟資源包括活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硬資源可以包括實驗室、機房、博物館等。課程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可以更好地達到課程改革目標。
課程資源的形式很多,但以文字性的教學資源為主,包括報紙,如小學數學輔導報、圖書等,文字性的教學資源在教學活動中更容易獲取,使用也最為廣泛,比較容易被教師和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資源,也是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發展起來的,包括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軟件,如幾何畫板等,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更加直觀的方法學習數學,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存在的問題
1.開發意識差
課程教育改革要求合理運用多元化課程資源,但是,并沒有對如何開發課程資源做出細節指導,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研究中對課程資源的開發無從下手,無法使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停留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課程資源的意識也就越來越淡薄,教師也漸漸失去了開發的積極性。
2.課程資源開發責任
教師在執行教學活動中,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執行者,關于教學理論的研究和課程資源的開發都是決策者的責任,自己只負責執行。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教師在教育體系中已經慢慢擁有了更多主動權,比如,課程資源的開發。教育部門為教師設定了“教綱”等以規則制約的指揮型材料,但這些實際上是為了給教師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向,具體的執行還要靠教師,教師不再是被命令或是被指揮的角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是指揮者,在教育大綱的大方向下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創新和研究,結合自身教育經驗開展有活力、有動力的教育活動。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法
1.對現有資源的重新開發和利用
教師在嘗試開發課程資源時,可以從現有的教學資源入手,根據教學要求合理利用現有教學參考。比如說新課程標準教材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參考,為了達到綜合提升的教育目標,可以參考更多的教學材料。在用教材教的基礎上,利用非教材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按照教學目標重新篩選和整合教學內容,這樣重新組合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際出發,優化原有教學資源,構成新的課程內容。
我們可以通過信息化課程資源,改變已有課程資源的表達形式,讓課程資源重新煥發光彩。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這一單元時,可通過信息化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可互動的動畫,小明站在一個長方形水池邊,希望用長桿夠到對邊某處的物體,請你幫助小明選擇合適長度的桿子。學生學過長方形的相關概念,如果小明與目標物在同一相對位置上,只用選擇與另一組邊長度相同的長桿即可。如果小明不能移動到與目標同一相對位置又該怎么辦,學生還可以通過計算直角三角形斜邊來選擇。
這就是一個將范例信息化的案例,可選擇的內容讓學生開動腦筋,在思考和計算的過程中感悟解決問題,如果使用傳統的文字化范例講解,學生難以參與,學生對于教育內容的體驗也較差。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將傳統教學資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讓學生不僅能夠通過類比產生概念,還能參與到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這就是通過信息化課程資源讓已有資源更好地發揮作用。
2.擅長開發硬資源
小學數學是學生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基礎,涉及計算和制圖,如果只限制在課堂中,能力鍛煉受到限制,學生也很難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前面提到的硬資源,讓學生在更多的環境中去實踐知識,符合工具學科的教育目標。機房是信息技術進校園的一大創舉,學生能夠在機房中通過自己動手,借助計算機工具完成計算或者制圖。比如,六年級學習圓錐和圓柱,觀察實物和結構圖固然能夠形成良好的概念意識,但是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個謎。帶學生到機房中,演示制作圓錐和圓柱,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圓錐和圓柱是如何形成的,對于抽象概念進一步具體化,讓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學生這種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也在逐漸養成,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很有幫助。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形式眾多,合理利用和開發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深入探索,進一步理解課程資源的含義,重視課程資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和實踐,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推動新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張衛星.小學數學教材靈活處理策略例談[J].教育科學論壇,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