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生培
摘 要:以良好的環境為基礎,用適宜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絕不刻意地去影響他們的閱讀方向,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培養出個性化的閱讀習慣,才使閱讀有了真正的意義。
關鍵詞: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
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那是最愚蠢的。”毫無疑問,孩子們都有著各自的天性與個性,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影響甚至改變他們屬于自己的感情,絕對是非常不明智的。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就是希望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保留甚至發掘出那份屬于自己的天性特點。
一、良好的氛圍,適宜的閱讀環境是基礎
良好的環境氛圍,是個性化培養的基礎。就以學習燕子一文為例,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戶外開展一些相應的活動,貼近體會大自然,或者從網上下載一些相關的資料與圖片,實例化地讓學生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具現切合的環境氛圍只是一個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不需要進行過多的影響,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去體悟,個性化一詞自此得以體現。
二、提升閱讀興趣,促進個性化發展
在擁有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后,興趣的提升,是緊接而來的重點。夸父逐日和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故事,如果一定要刨根問底地告訴學生“這都是虛構的,是從來不存在的事跡”,這是沒有必要的。現在需要做的,只是通過神話這種夸張、傳奇的語言表現形式來向學生傳遞出夸父的執著、女媧的無私就可以了,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使其體會出閱讀的樂趣。讓主動閱讀成為習慣,更多的閱讀量才有利于學生找到那份只屬于自己的個性閱讀。
三、在閱讀中讓學生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中產生主體意識,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個性化的發展,主動的閱讀習慣能更大地積累閱讀量,而只有在閱讀中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個性化閱讀逐漸發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用自身的觀念去體會文意,去尋找感悟文章中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比如讀完一篇文章,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而它又好在哪里。永遠不要將自身對文章的認識強加在學生身上,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才能更好地形成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一件增長見識并使心情愉悅的趣事,絕不要在閱讀上對學生有任何強制的引導。學生所擁有的思維和想象力是我們難以預測的,使其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文章從而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和理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歐津.試論如何實現有效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2]馮文登.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探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