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蘭
摘 要: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順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減輕課業負擔;小學生;提質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要實施“素質教育”。小學生負擔過重,壓力太大,已嚴重束縛學生的全面發展。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當今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學生壓力的來源
1.來自家庭和傳統觀念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封建社會的“學而優則仕”“衣錦還鄉”的傳統觀念在國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孩子的每一次考試優秀都與實現自己的愿望更近一步。加上中國獨有的獨生子女現象,許多家長把一代或兩代人沒有實現的夢想“一廂情愿”地強加在一個孩子身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恨不得讓子女“學盡天下能學之事,讀完世上可讀之書”,以便將來有所作為。于是,愛有多深,壓力就有多大。
2.來自學校和教師
當前,由于沒有找到一條比考試更科學、更客觀的教育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評價盡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校和教師本身承受著競爭的巨大壓力,為了應對這種壓力,教師除了把壓力轉嫁于學生之外,的確也無良策。于是,輔導書有了銷路,補習班也有了生源,“學生負擔”這個大雪球自然會越滾越大。同時,教師在強化教學質量時,忽視了育人。施教過程只注重了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大多數教師采取擠占課時、加班加點、書山題海等做法,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以至于削弱德育,犧牲體、音、美育,嚴重危害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3.來自社會
社會轉型期的產業結構調整,自由擇業帶來的競爭,單位招工聘員的唯學歷和名牌大學是重,我國的“金字塔”辦學模式等加重了升學壓力,分數的繩索把教師、家長和學生牢牢地束縛著,只好給學生增加更重的學業負擔。因此,我們說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是多年來“應試教育”沉淀的結果,是長期的“應試教育”磨去了學生那份應有的自信,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已刻不容緩,我們要轉變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學校和家長錯誤地認為唯有加班加點地學習,才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而一旦“減負”,就會降低對學生的要求,降低教學和教育質量。其心態與那被強摁住吃米的雞又有何不同?過重的負擔給孩子帶來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著名教育家蘇步青說過:“只有當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發展的人,離開了這一點去談論培養素質、愛好、天賦、才能,只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減負”的目的其實就是義無反顧地卸掉捆綁學生心智的鎖鏈,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得到智慧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和靈魂的舒展。
二、減負的方法
1.減時間之負
只有把單位時間的質提高上去了,才能為提高總的質提供廣闊的空間,而減時間之負便是提質的最有效方法,因為時間就好比是分母,分母越大,質的分值就越小;而縮小分母,就能提高質的分值。現在我們的提質為何像減負一樣效果不佳,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能真正地減時間之負。因此,要實現提質,就必須從時間上切實減負。
2.減心理之負
據調查表明,一個學生對某門學科喜歡與否,主要看這門學科的教師上課是否精彩,是否具有吸引力。當然,這里也有學生的個性差異,但個性,尤其是對學科的興趣是可以培養和改變的。
我們必須抓綱務本,結合學生實際,更新教學觀念,創新課堂結構,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從而達到減負與提質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