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國內研究領域的空白
長期以來,我國低年段的語文教學重點都落在識字、寫字教學上,對于“口語交際”這個領域探索較少,而且通常一個訓練內容由單節課時來完成,訓練難成體系,強化不夠。
(二)基于我校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需求
語文學科,一直是我校的傳統優勢學科。個性化教學改革初期,就以閱讀教學為突破口,率先在校內發揮了引領與示范的作用。而口語教學領域的探索,又使語文教學改革煥發了蓬勃的生機。在我校“語文學科個性化教學改革三年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到2015年,語文學科要建設一套具有個性化教學特色的語文校本教材,低年段著重在口語交際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歷程
立足中日比較研究,我們借鑒并引進了一個日本的口語交際單元,設計并實施了二年級《我說你畫》口語交際單元,并且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行動研究。
(一)研究問題
為了使我們的研究更聚焦,我們確立了兩個問題,作為我們開展研究的“突破口”。
1.口語交際大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突破
2.個性化教學理念下,低年級口語交際領域的有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突破
(二)研究方法
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課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
(三)實施情況
1.實施情況概述
組建了以二年語文組為核心的研究團隊,語文學科委員進行指導,年組全體教師分工進行開發與實施。
2.使用新的教學資源
(1)錄音筆的使用
上學期,我在“相互打聽對方的寶物”口語交際單元的教學中,大膽嘗試運用了錄音筆來輔助教學。我們欣喜地發現,錄音筆的采用是促進口語交際教學的一個新的衍生點。
在這個單元的實踐探索中,我們沿用這一做法。小組游戲時,采用錄音筆對討論的過程進行聲音的采集;集體交流時,通過原音重現,促進交流與評價,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更促進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媒體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2)移動白板的使用
實踐中發現,利用移動白板可以更好地保證集體交流的效果。白板的使用將學生的活動區域變得更加開放,學生圍在一起,注意力更易集中,思維也就隨之變得更為靈活,傾聽、交流互動的效果更好。
3.注重交際禮儀的培養
我國“課標”中對低年段“交際禮儀”的描述是: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而在日本的教師指導材料中提到:在小組交流時,適時地回應、質疑、表情、神態等,其中包括發言的音量、理解、規矩等。這樣的要求顯然更加細致、明確,更易于操作。長久關注這些細節,學生必然會形成良好的修養。
上學期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開發了“聲音標準”,一學期下來,學生逐漸養成了控制音量的習慣。受此啟發,我們還開發了“幾級音量圖”,自主設計了“我的音量”和“我會聽”的班級提示牌。
三、研究的結論
(一)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考慮的要素
1.目標定位不高,旨在鮮明準確
2.訓練任務不重,旨在循序漸進
3.交際禮儀不多,旨在形成素養
(二)口語交際教學中應關注的幾方面
1.重視情境創設,交際活動具有趣味性
2.重視兒童特點,學習指南具有實效性
3.重視雙向互動,交際活動具有實踐性
4.重視活動效果,教學資源具有實用性
大單元開發的研究歷程,讓我們收獲多多,感慨多多。我們將滿懷豪情繼續探索前行,以科學嚴謹的作風踐行“開放式、個性化”辦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