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處于弱勢狀態,學生不會學,不愛學,影響了農村英語教學質量。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分析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他們輕松、快樂地學習英語。
關鍵詞:小學英語;輕松;快樂;學習
自2001年《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以來,全國各地開始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程。農村也不甘落后,紛紛開設英語課程,但與城市相比,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處于弱勢,很多孩子害怕學英語,不愛學英語。本文通過對農村小學學生生源、家庭環境以及英語教學手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能促進農村孩子英語學習的建議。
一、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1.在我校,學生家長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加之文化水平低,更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英語。
2.農村學生英語學習自覺性較差,平時在家很少復習和預習。
3.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
4.遺忘率高,興趣低下。
二、由簡入難,循序漸進
在小學三到六年級中一周有三節英語課,有的教師為了擠出時間做練習,不惜不把三節課的內容兩節課上完。也有的教師用一整節課學習整個單元的單詞,把單詞、對話、練習分開。這樣大容量、單一的教學,使得本應生動有趣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農村學生的基礎本來就差,為了讓他們喜歡學英語就應該降低每堂課的學習難度,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原則就是教學要遵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在英語教學中就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帶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降低了新授知識的入門難度,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又分散了難點、重點,便于各個擊破,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得到增加和提高。
三、創造情境,直觀教學
我國古有“伯牙學琴”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學的典范,這個故事深刻地說明了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國家重視農村教育,在我校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PPT、音響進行教學已不再是奢望,再加上實物、掛圖、自制教具等,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形象直觀。
一周三節課的英語畢竟是有限的,為了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我還和學生每兩周布置一次教室,主題隨著英語單元主題而改變。我還要求學生做英語單詞卡片貼在教室的物品上。教室里隨處可見英語的身影。孩子們自然而然會愛上英語,增加使用英語的頻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創設更多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大大提高孩子們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四、設置游戲,提高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英語教學也不例外,要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持久的興趣,產生英語學習的深層次需求。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恰當使用英語游戲,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進而對英語學習樂此不疲。要吸引學生的注意,那么一節課中所運用的游戲形式應該多樣化,但是多樣化并不是指花哨,而且游戲要面向全體。
五、及時表揚,增強信心
成就感是興趣的助推劑,孩子們剛剛接觸英語,為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對他們好的表現要進行及時的表揚。除了 Good job!做得好!太棒了!Good work!做得好!Good remembering!好記性!Wonderful!妙極了!Well done!做得好!等口頭表揚以外。我覺得設立更為具體的表揚制度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星滿園”晉級到“向前沖”(有好的表現都可以領到星星,十顆星星換一個笑臉,五個笑臉換一個小禮物或是一周在全班領讀的機會)。每周我還發放一次表揚信,貼在教室后面的墻上,形成一股良性循環、螺旋上升的正能量。
六、有趣作業,鞏固教學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多為跟讀課文,抄寫單詞、句子。書面作業因為老師要批改,學生多會認真完成,但讀的作業形同虛設,更別說在家復習和預習了,因此,教師就更應該考慮作業布置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1.“有聲作業”。
2.動手作業。
3.交際作業。
設計后的課外作業不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創設有利于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思維日趨開闊、眼界日趨明亮、語言表達日趨完美。
總之,為了讓學生能喜歡學習英語,輕松快樂地學習英語,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語言環境,教師應把握時機,用好、用活教材,“授之以漁”活教、教活學生,為學生進入中學后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春洞.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02).
[2]傅小平,鄒寧.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與評價藝術[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6(3):57-59.
作者簡介:胡婷妃,女,1986年7月22日出生,學歷:本科,就職學校:浙江省永康市球川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