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德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書聲瑯瑯”成了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越來越認識到“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朗讀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驗”。所以,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搞好朗讀教學,讓小學語文課堂“讀”占鰲頭是目前一項很重要的教學任務。
我們的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涌動著作者的情感,當我們學習這些文章時,心中的那根情感之弦被撥動著,我們都會產生一種想傾吐情感的沖動。可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的課堂氣氛嚴肅又緊張,好多老師錯誤地認為自己是知識的主宰,在課堂上自己唱主角,學生沒有朗讀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朗讀沖動就慢慢消退了。因此,怎樣改變這種狀況,讓課堂充滿讀書聲是語文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1)做好示范朗讀。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師是兒童模仿的對象”,朗讀是否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教師范讀至關重要,因為成功的范讀有著直觀、生動、感人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聽讀中可以糾正字音、明確詞義,例如,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一課時,我緊緊抓住“這篇土地是神圣的”這句關鍵詞,用高亢激昂、真切感人的語調給學生范讀,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我的感染下,學生也有感情地朗讀了起來。(2)采用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朗讀訓練,形式要靈活多樣,如果只是齊讀、個人讀,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就會失去朗讀興趣與熱情。因此,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時,我常常采用輕聲讀、大聲讀、個別讀、領讀、配樂讀、競賽讀、分角色讀、自由讀等形式,至于選用什么樣的朗讀形式,那就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來定。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選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我選用了競賽讀的形式;在教學《北京的春節》一課時,我選用了自由讀的形式;在教學《山雨》時,我選用了配樂讀的形式。正是這些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課堂充滿了瑯瑯書聲。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繼續采用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相信,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定會書聲瑯瑯。
參考文獻:
[1]任運昌.課堂默讀!閱讀教學不容忽視的話題[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5(5).
[2]陳少華.朗讀:讓語感不再朦朧[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