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國內外關于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研究成果,重點研究了ERP環境下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優勢及產生的影響,并對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ERP;網絡技術;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
一、引言
ERP是一套集成度較高的企業管理軟件,其中主要包含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物資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以及財務資源管理等一系列模塊。其中會計信息系統在ERP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ERP系統,企業能夠迅速、及時地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ERP平臺為企業提供了高效的企業管理處理方案,在ERP平臺上,能夠使企業管理獲得質的提升。
二、傳統環境下和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比較
1.傳統壞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
傳統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主要以手工快進信息系統為主,在這一階段內,主要通過內部牽制來實現內部控制所需實現的效果,通過對會計人員與出納人員等相關崗位的職責約束,來實現防止出現錯誤或舞弊現象,通過互相之間的約束,來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實現這種內部牽制,需要企業進行數量龐大的管理崗位設計工作,因此,這一階段的內部控制是效率較低的。
2.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
隨著會計電算化與信息系統技術的不斷發展,ERP系統初步產生并獲得了普遍的運用,從而使得ERP系統逐步獲得了巨大的發展。ERP不僅是一種資金流處理系統,而且能夠同時處理生產、人力資源以及物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內容。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技術,ERP使得企業通過統一的系統進行集成管理成為了可能。ERP系統拓展了會計信息系統的范圍,企業信息系統的功能也日趨豐富,出了財務核算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外,還具備包括成本管理、預算、計劃等一系列的管理會計的職能。這種一體戶的管理方式一方面給企業的綜合管理帶來了充分的方便,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管理效率,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業可能面對各種風險的可能性。因此,ERP系統必須在目前的核心功能之上,進行一系列的改善,才能夠更加適用于企業的各種需求,同時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
3.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優勢
(1)優化了業務流程并實現信息的共享
通過ERP系統,企業獲得了快速和準確處理大量的業務信的解決方案,并且避免了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下的諸多難以避免的手工錯誤,從而使得企業實現了智能化管理,能夠更加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與此同時,ERP系統所實現的各系統統籌協調管理,使得企業內各部門能夠共享和使用資金流、信息流等多方面的信息,將封閉信息循環發展為開放信息循環,有利于高級管理層了解企業各個方面的運營情況,提高了管理效率,避免信息獲取滯后。
(2)強化內部監督控制,并有效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通過ERP系統,企業能夠獲得豐富和完整的管理信息,從而能夠獲得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強化內部控制效果,從而能夠提升企業的內部監督控制能力。與此同時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一方面企業可以對資金的流動進行動態監督,及時處理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處理,及時解決相關賬款的催收與回籠;另一方面,能夠對企業的成本進行更為詳細的管理,保證更為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從而大幅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
三、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優化措施
盡管ERP系統已經獲得充分的發展,但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流程依然應當進行更為細化的優化處理,并形成會計內部控制的優化框架,主要框架體系體現在如下方面:
1.在ERP體系中構建會計信息系統的主要應用框架,并構成一系列管理體系,其中主要包括軟、硬件、規則、職工與數據庫等。
2.由于ERP系統為企業的管理方式與結構帶來了重大的變化,因此,為了適應該變化,企業需要進行流程重組,以重新適應更新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流程。企業需要改變原先在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下的管理模式,通過對流程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各崗位中的員工能夠各司其職,并且能夠使整個管理流程具備暢通的溝通渠道,改變自身原有的內部牽制的管理崗位設置模式,根據業務功能模塊的需要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相應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按崗定人,防止因人設事,明確崗位職責并對企業會計業務進行規范。
3.對內部控制的重點進行重新的理順,分析內部控制中的各個要素,必須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情況與需求的內部控制環境。從風險識別、風險控制與風險解決等方面入手,逐步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使ERP系統能夠明確嵌入到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中,從而逐步內化為企業的風險控制管理措施。
4.在數據處理的各環節中實現內部控制體系的自動校正、執行并完成數據傳輸的反饋工作。
參考文獻:
[1]羅莉.會計信息系統發展趨勢分析閉[J].現代會計與審計,2008(4):47-50.
[2]Standyards.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Guidelines andProcedures for Isauditing,2012(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