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微博已經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認可與青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因勢利導,合理使用微博功能,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樹立正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正確定位微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嘗試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關鍵詞:高校;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獲取、傳播與分享的網絡平臺,用戶可以以140字左右的文字發布、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它作為一種新興媒體,以傳播主體的草根性、傳播中介的多元性、傳播內容的簡短性、傳播速度的即時性以及傳播效果的裂變性等特征,標志著個人網絡時代的到來,并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微博信息浩如煙海,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也使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利用微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者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在微博視域下更新教育理念至關重要,面對微博的蓬勃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疏而不堵”,努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微博的興起不僅是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當前大學生追求新潮時尚的必然趨勢。教育者不能將微博視為洪水猛獸,不能妄圖遏制學生接觸微博。教育者要借力使力,與時俱進,積極“疏導”,探索出利用微博創新思政教育的新方法。
第二,“標本兼治”,竭力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質。眾所周知,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微博語境下,教育者不僅要充分研究微博的德育功能,還要竭力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質,培養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的知識技能,提高他們理解、判斷網絡信息的能力,讓大學生充分意識到微博的特性與功能,善用微博。
第三,“虛實結合”,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虛”即指微博這種虛擬載體,“實”即指傳統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微博,并不排斥傳統教育手段的存在。教師要將傳統教育模式與新型教育模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讓學生充分感受思政教育的活力與生機。
二、正確定位微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結合微博的愿望表達功能,建設輿情判斷平臺。微博可以以簡短的話語即時記錄用戶的真實狀態、所思所想與心得感悟。教育者可以通過評論、跟帖、轉載等方式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以此為依據建設輿情判斷平臺,使其成為教育者了解大學生的有效載體,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第二,結合微博的信息分享功能,建設信息傳播平臺。微博通過手機、ipad、電腦等網絡終端,可以使信息傳播變得更迅速,內容更豐富。有鑒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圍繞微博建設信息傳播平臺,經常發布校園文化活動信息、日常管理服務信息以及熱點話題信息等,內容要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切實關注師生生活。
第三,結合微博的人際交往功能,建設師生互動平臺。微博可以創設“眾生平等”的話語語境。在微博世界中,教師、學生的身份界限逐漸淡化,都可以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與互動。教育者在微博中要放下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以平等的姿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信任他們的能力,并幫助學生舒緩負面情緒,釋放心理壓力,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嘗試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第一,加強載體建設,構建高校“微博集群”。首先是建設的高校官方微博,以發布重大信息為內容,重在樹立風格親民的高校形象,與師生拉近心理距離;其次是建設思政教育工作者微博群,以發布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日常服務信息為主要內容,強化思政教育理論教學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再次是構建學生微博群,幫學生找到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的新平臺,也為教育者實施教育提高契機。
第二,加強自我修養,成為引導學生的“微博達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自己努力修煉成“意見領袖”,獲得學生的信任,掌握微博話語權,使廣大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第三,強化功能銜接,構建“虛實結合”的教育機制。微博有著140字的限制,難以就某一主題進行深入闡述。所以微博可以與QQ空間、人人網等社交網絡有機結合在一起使用,發布大容量信息,進行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另外,微博還要與傳統教育手段有機融合,讓教育者實現因材施教,全方位地解決大學生的學習、思想、就業和考研困惑。
如今,微博已經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認可與青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因勢利導,合理使用微博功能,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助手,獲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燕道成.微博的傳播形態與本上化發展[J].中國青年研究, 2011(02).
[2]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3]楊立淮,徐百成.“微博”網絡生態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1 (11).
[4]張兵.基于微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1(05).
[5]吳明華,陳華棟.校園微博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1(11).
[6]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
[7]湯力峰,王學川.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中國青年研究,2012(03).
[8]許方圓,曹銀忠.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論[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