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重新抬頭,在各種場合蠢蠢欲動, 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和警惕。可以說,當今日本右翼勢力的發展有著其深刻的歷史原因。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股罪惡勢力也在發生著變化,尤其在對華問題上,其斗爭形式越來越豐富,對中日關系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必須認清其本質,主動應對,將主動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31-01
一、戰后日本右翼勢力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對軍國主義“整肅”不徹底。二戰結束后,美國出于其統治需要,并沒有完全將日本軍國主義勢力鏟除,這其中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對于日本而言,天皇就是其精神支柱,是其軍國主義的靈魂寄托。
從古代起,天皇在日本國民的眼中不但是日本軍隊實際的最高統帥,更是被賦予神秘色彩的不敗之神。當初日本軍國主義就是打著“效忠天皇”的旗幟,一步步地開始了侵略計劃。侵略戰爭失敗后,美國為了順利統治日本,暗地操縱軍事法庭,免去了對天皇的審判,而且還通過憲法,是天皇制合法化。這一行為,不僅對美國有利,對日本軍國主義而言,更是保留了其主要精神支柱。雖然天皇在戰后發表了“人間宣言”,并表示不再握有軍政實權 [1],但對廣大的日本民眾而言,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了下來,其神圣地位依然存在。保留天皇制,對于日本國內殘留的軍國主義勢力而言就是精神支柱仍在,“天皇神威”仍在。
政府的間接包容和庇護。可以說戰后日本右翼勢力的發展壯大,與政府的政治態度有著極大的關系。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基本上歷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員都與右翼勢力有著廣泛地聯系。橋本龍太郎上任后不久就參拜了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小淵惠三在任期間曾多次挑戰日本的和平憲法,并通過了《國旗國歌法案》 [2],這是以往歷屆日本政府想做卻沒有成功的事;森喜朗鼓吹“天皇神國論”;小泉純一郎任期內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推動日本走軍事大國道路。另外,在全球引起強烈憤慨的“教科書”事件日本政府都沒有予以制止。
戰后右翼勢力的發展,除了有政府的支持外,其國內各界都曾不同程度的“推波助瀾”。 例如右翼文人勢力,將與其發展不符的學術結論和歷史定論進行妖魔化。1985年,自民黨的“歷史研究委員會”出版了《大東亞戰爭總結》一書,聲稱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是為解放亞洲民族”,并否認南京大屠殺。 [3]而其他諸如商界、軍界以及隱性的右翼勢力,都會不失時機地在日本軍國主義道路上添油加醋。
大批舊軍政人員重返政界。日本右翼勢力雖然經歷了二戰的失敗,但是戰后這些勢力并未完全肅清。美國出于其自身利益考慮,對日本的懲罰并未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嚴厲,尤其對于一些戰犯的審判極具爭議。這也使得部分右翼勢力非但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重返日本財、政甚至軍界擔任要職。其中主要的代表就是甲級戰法安信介,站前極端右翼勢力代表鳩山一郎和古橋湛三,這三人后來均當上了日本首相。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開始改變對日本的統治方式,麥克阿瑟一方面取消了日本共產黨報刊的發行權,另一方面開始逐步解除對戰犯的“整肅”。截至1951年底,在被“整肅”的21萬多人中,已經有20萬左右已被解除整肅。 [4]此后,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開始重新抬頭,大量的右翼團體呈爆發趨勢開始重建。據不完全統計,到1951 年夏天,右翼團體數目為540個,其中較為固定的有266個。 [5]這些極端分子重歸社會后,其主要任務就是篡改歷史,粉飾日本的侵略罪行。
二、右翼組織猖獗的危害
戰后日本右翼勢力的發展不僅僅重新給日本國內民眾帶來深重影響,同時也極大地損害了日本與亞洲尤其是中國之間的外交。
對日本國內的影響。從政治方面來看,日本右翼勢力的主要目的是解放日本的集體自衛權,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主要的動作都是圍繞著修改和平憲法而開展。雖然戰后日本一再宣稱不會再走侵略的老路,但是在其國內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極端分子,鼓吹日本要做“真正的大國”,絕不做“政治侏儒”。很多不了解情況的日本民眾在這些右翼勢力的煽動下,紛紛高呼要讓自衛隊成為真正的軍隊,要發展海陸空武裝力量,以確保日本的國家安全。“教科書事件”后,日本的年輕一代對于日本的侵略歷史了解的越來越少,這也導致亞洲國家在談及歷史問題時,很多日本人都覺得我們在無中生有。
如今日本右翼勢力的宣傳大多依靠暴力集團,而他們在示威游行時,往往也是采取阻礙交通,打砸機構,燒毀車輛,有時甚至會出現流血事件,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給人民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必將再次全面復活,使日本重新走上侵略的回頭路。
對東亞及世界和平的影響。目前世界總體環境相對平靜,爆發大規模戰爭甚至世界大戰的幾率很小。但是日本極右勢力的行為,會打破這種平衡,影響日本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外交,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日本與幾個鄰國之間都存在領土爭議,除了與中國的釣魚島問題,還有與韓國的獨島問題,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端。在這些問題上,右翼分子鼓動日本當局不顧國際輿論,單方面將這些爭議島嶼據為己有,從而激化了日本與鄰國間的矛盾。目前日本的軍事實力已經遠遠超出“自衛”需求,其參與的軍事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廣,東亞極其周邊的緊張局勢也開始逐步升級。
對中日關系的影響。中日兩國自古以來聯系緊密,中日兩次戰爭后,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變得極度敏感,但是面對這種脆弱的關系,日本右翼勢力卻毫不珍惜。目前,在世界上彌漫著“中國威脅論”的思潮,而提出這一思潮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的極端右翼分子。除此之外,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煽動臺獨分子等等行徑,必將進一步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影響了中日之間的互信,激化兩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