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無人機在軍事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世界各國掀起了運用無人機執行特殊任務的熱潮,無人機執行的“定點清除”任務能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政治目的。與此同時,關于無人機作戰應用的質疑聲也越來越高。本文主要對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36-01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由原來執行靶機、偵察任務,逐漸拓展到集偵察打為一體的綜合型武器裝備,其作戰功能必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無限拓展。近年來,美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門等國家廣泛運用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由于無人機操作、技術偵查、技術等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無人機的高空偵察侵犯其他國家領土和主權,因而從國際法的角度看,無人機執行任務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造成大量無辜傷亡
無人機在最近幾場局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加速了無人機發展和裝備的進程。自2004年以來,美國利用無人機攻擊在巴基斯坦境內“定點清除”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人員,實現了遠程打擊效果,達到了政治目的,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美軍無人機在執行任務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開始引發世界范圍的普遍質疑。
2010年,美軍無人機在對巴基斯坦執行“定點清除”任務,造成的人員傷亡創歷史新高。據報道,自2004年至2011年9月16日,無人機在執行任務中共造成1661至2601人死亡,其中僅有35人被確認為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領導人。雖然有人認為死亡人數的80%是好戰分子,但兩國政府卻沒有證據證實這一結論。與此相反的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丹尼爾·比曼認為,無人機攻擊造成的平民傷亡是好戰分子的十倍左右。
二、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存在嚴重的缺點
美軍廣泛使用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主要是為了減少人員傷亡,緩解國內外反戰壓力;同時減少政治影響,降低戰爭成本,達到政治目的。但是,美國無人機在執行“定點清除”中也存在許多缺點。
一是指揮控制不能保證“精確”。美軍無人機在執行的“定點清除”任務是采取遠程遙控指揮打擊目標的形式。雖然美軍在打擊目標前進行了大量的偵察,收集了大量數據,但是美軍無人機操控基地位于美國本土的內華達州克里奇空軍基地和弗吉尼亞州的蘭利中情局總部,均與打擊對象相隔萬里。從發現目標到實施打擊之間存在較大的時間差,無法做到即時反應。
二是打擊并非真正的“定點”。從美軍無人機掛載的彈藥來看,美軍無人機并非針對個別“恐怖分子”。目前, “捕食者”是美軍大量裝備的無人機,其主要裝備攻擊坦克和掩體的“海爾法”空地導彈,“收割機”無人機還攜帶殺傷力很強的激光制導炸彈。近年來,美軍正在致力于大殺傷力新型無人機研究。美軍無人機一直以來追求精確打擊能力,但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無人機打擊目標只是極少數“恐怖分子”,這就很難做到精確打擊,難免造成平民傷亡。
三是大量誤傷無辜平明缺乏真正的“問責”。美軍無人機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時,地面指揮控制站設在遠離戰場的后方,這樣有利于無人機操作員的人身安全。從無人機操作人員成分來看,美軍無人機在執行“反恐”任務時,操作員中不具軍人身份的中央情報局特工和技術人員越來越多。中情局并沒有對這些操作人員進行法律教育,更沒有制定懲戒措施。因此,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操作主要以完成打擊任務為主,忽略了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事實。
三、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美國用國內法證明無人機在“定點清除”任務中的合法性,將恐怖分子同美國政府之間定義為戰爭狀態,刻意回避無人機在“定點清除”任務中造成平民傷亡的事實。按照國際法標準來衡量,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
一是無人機與國際人道法。無人機作為一種武器裝備是合法的,其對國際人道法的挑戰在于在執行任務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或民用物體損毀上。國際人道法要求武裝沖突中的任何武力行動必須將戰斗員和平民、軍事目標和民用物體區分開來,不得攻擊平民和民用物體。作戰傷亡比例要與軍事利益相符合,不得使用引起過度傷害和不必要痛苦的作戰手段和方法,禁止實施造成過分損害的攻擊。事實證明,美軍無人機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時,根本沒有受到國際人道法的約束。雖然美國政府聲稱要盡可能減少平民傷亡,但在執行任務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已經成為事實,其行為嚴重違法。
二是無人機與國家領土主權。《聯合國憲章》規定,各國在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關于侵略的定義,聯合國《關于侵略定義的決議》指出:一國的軍用航空器侵入另外一個國家的領空,即構成侵略行為。美軍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未經過其當事國的同意,這一行為顯然違法了國際規定,屬于侵犯他國領土和主權的違法行為。另外,無人機在執行任務中將“恐怖分子”未經審判的殺傷行為,也是違法國際法的。
三是無人機與無人機操作者。無人機作為武器裝備具有合法性,但并不代表無人機操作員有合法的身份。無人機在執行任務中需要大量的人員進行同時操作控制,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美軍無人機攻擊主要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發起,無人機操作人員屬于情報機構人員,沒有軍人身份,不具有戰斗員地位。因此,無人機在執行“定點清除”任務時,操作者如果沒有合法的身份,而在執行任務中致使被打擊者死亡,甚至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應該受到法律的追訴。然而這種理論屬于法律范圍內的推論,在美國對沒有軍人身份地位的中央情報局和私營軍事安保公司人員操作無人機一直處于默認態度,甚至鼓勵非軍人人員參加無人機執行軍事任務,以求避免政治壓力。所以,在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中做成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行為沒有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在無人機應用規模逐漸擴大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加強無人機操作人員身份合法性的立法研究。利用科技手段精確甄別恐怖分子,盡量減少平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