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孟飛飛,女,1991年10月生于山西省晉城市,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摘要:《單向度的人》是馬爾庫塞強烈批判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部代表作,為人的批判思維的養成提供了很好的視角。本文結合《單向度的人》這本書,分別從人的單向度、政治領域的單向度、思想文化領域的單向度分析了馬爾庫塞的批判性思維,并針對當代大學生目前存在思維現狀淺談了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啟示。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28-01
赫伯特.馬爾庫塞是美籍德裔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活在高度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他沒有被資本主義社會繁榮的表象所迷惑,而是透過繁榮表象對其內在的各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別就資本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現象提出了尖銳的批判。《單向度的人》正是他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部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從多個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提出了單向度的理論,指出了他所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變成一個單向度的社會。《單向度的人》對人的發展的啟示在于,一個自由的人必須首先具備批判性思維。一個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他往往會被他人所操縱而渾然不知。因此,以人為研究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人的發展,就必須促進人的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對象“自主的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選擇、思想觀點和行為準則,自主地確定或反對哪種社會思潮,接受或拒絕哪種思想教育。” [1]
一、何為“批判性思維”
對于批判性思維,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在《辯謬篇》中就對此有過研究,之后人們又對批判性思維提出了不同的理解。羅伯特.恩尼斯在1989年就指出:批判性思維是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決策的能力。理查德.保羅提出:“批判性思維是你在思考的時候,考慮自己的想法,以使自己更好的思考。” [2]也有人認為批判性思維主要是質疑、弄清、獨立的分析。根據以上觀點,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維有一些共同點:都強調獨立思考,要敢于質疑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筆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個體在遵循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常規慣例,以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對客體事物進行推理分析,并作出關于正誤的結論。那么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是這種敢于質疑的思維方式作用于大學生自身形成的一種敢于打破常規慣例的思維方式。總體而言,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對待一切事物應該辯證的看待而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有所肯定、有所否定,并在此基礎上有所超越,只有這樣,才能在精神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二、“批判性思維”與《單向度的人》
馬爾庫塞在本書中分別通過分析人、政治、思想文化的單向度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沒有批判的發達工業社會,并呼吁通過“要仍然忠誠于那些不抱希望,已經并還獻身于大拒絕的人們” [3]來建立一個有著經濟、政治、思想自由的理想社會。這里的思想自由中就明顯的包含了呼吁大家培養批判性思維這一深刻內涵。在本書中,馬爾庫塞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深入的闡釋。
第一,從分析人的單向度入手來闡述批判性思維。馬爾庫塞在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一種舒舒服服、平平穩穩、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發達的工業文明中流行,這是技術進步的標志。” [4]很明顯隨著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人的不自由,以致會出現“個體在社會必需的但卻令人厭煩的機械化勞動過程中受到壓制” [4],長此以往,人的意志自由、獨立思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會被技術進步逐漸剝奪,批判性思維也會逐漸喪失。
第二,通過分析政治的單向度闡述了批判性思維。隨著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在政治領域內,傳統的分歧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因素的妥協同化,這種趨勢通過對立派別明顯的一致或者趨同逐漸而清楚的顯現出來。正如馬爾庫塞寫到“藍領工人和白領工人、企業中的領導和勞工、不同社會階層的閑暇活動及愿望逐漸同化;學業成績與國家培養目標之間的預定和諧得到促進;公眾輿論的共同性侵入私人事務。” [5]當階級意識逐漸模糊,利益劃分不再清晰,政治領域中人們的批判意識也會逐漸消失。
第三,通過分析思想文化的單向度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在思想領域,實證主義、分析哲學把語言的意義同經驗事實和具體的操作等同起來,并把既定事實無批判地接受下來,從而把多向度的語言清洗成單向度的語言。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的流行就標志著單向度思考方式、單向度哲學的勝利。在文化領域,本來與現實相疏遠脫離的高層文化逐漸縮小了與現實的“間距”,“文化中心變成了商業中心,或市政中心、政府中心的適當場所”,表達理想的高層文化不再提供與現實根本不同的抉擇,文化便成為了一種沒有超越的單向度文化。
三、《單向度的人》對當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啟示
馬爾庫塞分別從社會發展的不同方面詳盡闡述了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我們展示了一個沒有批判的單向度社會。這對當今的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很大啟發意義。第一,當代的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國家鼓勵發展創新型人才,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發展創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批判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然而當下我國喊著創新的口號,卻背負著“山寨之國”的尷尬。在當下大學生創業的黃金時期,大學生創業因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例子也是層出不窮。很多大學生對創業英雄存在盲目崇拜的心理,很容易走入一個唯其馬首是瞻的誤區。將馬云、李開復、俞敏洪等奉為偶像,將他們的“金口玉言”奉為創業寶典,不加以批判思考,一律海綿式的吸收,忽略自身實際,最后以失敗告終。因此,倡導一種以反思和質疑為本質特征的批判意識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改變我國的這種現狀,需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第二,大學生應該正確看待批判性思維,培養正確的批判方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應該注意度的把握,不是所有的質疑都是批判,批判性思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在考慮分析問題時要在超越傳統思維的基礎上考慮他人的利益問題,學會公正客觀的評價。不久前網絡出現的抹殺雷鋒精神、質疑邱少云現象,這并不是合理的批判,而是一種惡搞。批判性思維不等于有創意的惡搞,大學生在培養批判性思維時應該對社會上蔓延的這種惡搞主流價值觀、英雄人物的現象提高警惕,認識到它的危害,及時作出合理的判斷。